在H&M工作一周有余,逐渐看到所谓“消费者运营”此岗位的概况。工具一类尚未摸透暂且不表,说说对数据分析的看法。
先交代下背景,我工作之一是做电商投放——也就是会将广告投放在淘宝的一些广告位中,淘宝首页有时候会“猜你喜欢”,那些带有“广告”字样的就是我们的广告位。广告位涉及竞标,通常价高者得,但投放需要针对特定的人群,例如男针织衫我不会投放给30岁左右的妇女,而是投放给20岁左右一线城市的人群,以求ROI最大化。此时可以看到针对不同的商品,可能会投放给不同的人群,同时还要考虑地域因素(9月北方已经秋季,不能还像南方一样推送短袖),还考虑时段因素(晚上8点到12点下单的人数流量也最多,这时通过高价获取流量还是通过低价降低成本是个哲学)等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最终目的,利润最大化。
这个时候对于尽管学过数据分析的我还是十分捉襟见肘,回归学过聚合学过,但是面对众多变量我还是无从下手。不禁在想:阿里巴巴(等公司)有这么完备的算法团队,这么强大的建模能力,这么庞大的数据支撑,自身具备强大的数据优化迭代能力,为什么还需要我们这些广告投放对其进行优化?是否我们投放的出路其实十分窄而平庸,最终只能沦为工具人?
从三个角度询问,很遗憾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一个是我工作至少一年以上的同时,他被我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假思索的回答了“是”,然后思考了很久之后大笑:为什么要想的这么明白?
另一个是我三节课数据分析的老师,他说运营的最终归宿也是会两极分化,要不就是不用决策,要不就是拍脑袋做决策。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根据数据可以确定方案,那么需要人脑做什么,机器摆在那里自己运作就好了嘛。确定数据会往更加专业化发展,但是总感觉要不就是这个老师很水(之前没有和他深入交流过),要不就是这个老师今晚状态不好,说的东西东一快西一块逻辑性不强,这些也是后话。
第三个最简单可以确定淘宝在自己走“智能化决策”的道路就是它在投放后台的人群之中有一个“智能定向”人群,美其名曰淘宝可以根据你宝贝的喜好给你智能投放人群,还无法关闭,其实就是想通过你的宝贝去测试他的智能人群是否足够“智能”,这个“智能定向”可以说十分开挂,你好的东西他可以马上“拿来主义”变成他自己的,然后还可以通过结合其他宝贝其他店铺的数据对自身进行调优,这玩意如果是整起来了,估计投放也就轻松多了,但是也就没投放什么事了。
因此投放绝对不是目前我这个工作的提升技能点,至少目前看来我没有找到他有多少收益点。
引申出来的就是:“复杂的”数据分析是否也会被人工智能或者是数据中台给取代,对于运营来说数据分析是否将会是一个逐渐淡化的技能?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运营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战略家操盘手,或者是在某项专项有绝高的领悟(参考《非线性成长》),那么他就一辈子是工具人。那么如果单从数据运营这个岗位来说,数据分析比不过资深数据科学家,运营比不过专业运营师,工具人又是不可能当了,打工是不可能一辈子打工的,那么只有最后一条路,就是成为战略家或者说是操盘手了。
成为操盘手需要经历0~1、1~10、10~100的项目经验,那么在这个电商代运营公司来说这些项目都会触及,也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目前我所处的H&M是公司top级别的项目,可以说是10~100级别的,但是对于真正大型的(例如我所知的欧莱雅百库和舒克电商)电商直营来说,这个60人左右的团队又是比较基础的。因此可谓“不大不小,可大可小”,作为开头我觉得十分满意。在此我更加需要更参透电商运营的业务知识,懂更深的业务,也需要结合现有的“巨人的肩膀”搭建自己的数据分析体系,领悟更深的数据分析逻辑。同时还需要我之后跳出H&M,寻找一个稍微小点的项目,经历从0到1的转变,再寻求“广度”层面的成长。
经历如此,应该就能达到木棉所说的:做自己的主人了。我不用等别的公司要或者不要我,我的人生不为别人所左右;我不需要为了家庭或是生存而打工养家,我可以做出自己的安排,是为目前所想之境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