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父亲节了,周五下午,办公室里的同事在聊着周末回家去探望父亲。
而我经过了父亲过逝的这么多年,已经可以平和地面对这一切,而且笑着和他们谈论给父亲买点什么东西好。
前两天看了阿米尔·汉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说实话,在我自己看来,它并不能算是一部特别优秀的电影,一个有长期观影经验的人,甚至看十分钟就可以准确地给出整个故事的走向。但是电影确实值得一看。
虽然故事的前段我也萌发出这个的疑问:这位父亲会不会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逼迫孩子赌上自己的一生?
看到电影的后段,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
其实这位父亲,其实就像你我的父亲一样,只是努力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可能正确的道路。
只不过他很幸运,成功了。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是很有运动天赋的。大概7岁的时候,就被县体育局的老师们关注过,在举国体制下,当时的发展路线就是:参加县里的训练队——参加市一级的比赛——选拔成绩好的苗子参加更高层次的训练队……如此循环。
于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抱着玩的态度参加了县里的训练队,当时的专项是中长跑。其实训练远算不上辛苦,甚至谈不上有多正规,当时的训练只是在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以及周末在县体育局代职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常规训练,甚至都没有什么针对性,不管专项是什么,大家的训练内容都差不多。
一开始,家里人对我参加训练队是支持的。现在想,父母当然不是指望我成为刘翔那样的金牌选手。只是觉得反正也不耽误上课,家里做小生意也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我,小孩子多参加运动肯定是好事。
我的想法就更简单了,我在十八岁之前的年纪,凡是能早出门晚回家的活动一概积极参加,何况运动队里都是些同龄的小伙伴,就当出去玩了。
就这样,我经过差不多不到一年的时间,有机会参加市一级的运动会,当然是青少年组。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在父母的同意下在外过夜,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项目。比赛的过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印象最深的是本来成绩最好的1500米比赛中被高我一头的对手暗算,一个肘子怼在我脸上,最终只取得第四名,另一个单项800米获得了第三名.
当然我知道这个成绩远算不上优秀,但是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然后可能体育局的老师也这么觉得,然后问我愿意不愿意去专业队训练----意味也有机会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但是必须要放弃一天中一半的上学时间.
于是我回家告诉了父母,他们坚决反对,并让我打消这个念头.其实我也没有多少抵触情绪,毕竟我在那个年纪也没有什么主意.然后就再也没有去参加过训练队.
然后我就回到了和其他小伙伴们一样的人生轨迹,上学,考大学,毕业,工作.其实我也知道,如果当年我真的坚持走体育的道路,成功的机会也很小,因为中国的体育制度就是个大金字塔的形状,真正能够走上职业运动员道路的,少之又少,能够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拿到成绩的就更不能说了.话虽这么说,有时候我还是挺遗憾的,毕竟是有机会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机会.但是父母就是认为走上学这条路,我成功的机会更大一些,所以就为我做了决定.
其实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会帮我们作出一些决定,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等到大一些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就像《摔跤吧,爸爸》中,曾经强大的父亲终于有一天输给了孩子,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落伍了,只是他们年纪大了.
从18岁到现在30岁,我已经习惯了自己做出决定,有些时候,这是很难的.有些时候,真的很想找父亲商量一下,如果他还在话,想必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说"你应该XXX","你怎么不XXX".而应该是会说"你可以考虑一下XXX"或者简单的一句"我支持你",也许他不能帮我决定什么,但肯定能够让我发现内心的选择.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特别想念他.
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