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若
01 佛系是温和的,训练营是硬派的
昨天,为期50天的佛系训练营结营了。好像这件事才开始没多久,对于“自我探索”这个词儿,我才刚刚摸到门路,一切就戛然而止了。
我甚至都不太确定是否能够离开鹰妈妈的怀抱,一纵山谷,再直上云霄。但好像又是被某种声音确信地告知:“嘿,伙计,你羽翼已丰,可以出去看看了。”
想聊一聊这段温柔的成长。这段时光对于我正进行的生命来说,是一段不可或缺或者伟大的时光,我比较夸张地赋予了它一个我蛮喜欢的词语:“增值期”。
从小到大,被教育或者书上读到的都是一种逆境才能出人才。成长似乎总是伴着疼痛的,焦虑、失落、哭泣等等词语堆垫成了一座小山,才战战兢兢摸到大学的脚尖儿;熬过冷暴力、不理解、矫情敏感,才对恋爱稍微有了一点安全感云云。
而成长,也有可能是温柔的,自然的,不那么难受的。
佛系是一个很随性温和的词语,而训练营往往代表的是硬派、强有力。两个词语结合起来,看似矛盾,而碰撞的结果还挺令人惊喜。
02 手帐让枯燥的生活,繁星满天、虫鸣鸟啼
在佛系训练营,我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晚上,把整天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分享到小组打卡群里。
一开始的时候,毫无章法。于是,我磨磨蹭蹭等着别人发了打卡日记,再把自己的日程照搬上去。甚至恰逢期末,有一天的打卡是:“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复习针灸学。”
以至于,好多天的打卡都是:上午干嘛了,下午干嘛了,晚上干嘛了。挺像小学生乖乖的站在严格的妈妈面前,老老实实的汇报自己过的一天。
再后来,也跟着大部队,逐渐修炼成了一个“手帐迷”,虽然现在还是初级队员。
到昨天结束的时候,我的手帐本里积累了整整45篇手帐,这像是捡到了一个彩蛋,而这个彩蛋还是自己50天怀胎生下的。
手帐内容与格式也在这50天里贴砖盖瓦,装修上色,最终在一块平地里,建立起了自己喜欢的风格。这挺令我自豪。
生活,似乎也是这样。和同班同学,和同年龄的人群,和同一个圈子里的人,生活着一模一样8的生活。
在学校的很多时间,我和我朋友的生活轨迹,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我们一起参加类似的打卡活动,大概复制一份就好了。
这样的生活找不到缺点,但就是莫名地有点令人恐慌。
记录手帐,就像选择生活。你可以熬养生夜,也可以在手帐上写下:在晨光熹微中醒来,山峦中的雾未散尽,鸟儿还在开嗓,真美。
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枯燥的重复,但我们可以做主加工,让自己的生活繁星满天,或者鸟啼虫鸣,欢笑度过。
03 阅读与生活,于人而言,是滋养,而非任务
在成都本来是有自己喜欢的实习工作的,但临阵前,我退兵了。
大三下学期,脑子和身体似乎一直都在赶路,约拍,外出旅行,课程,稿子,工作等等。
而看似精彩纷呈的生活表面下,隐藏的是焦虑与不好。
最严重的时候,整夜失眠,第二天六点还有起床上班。
我像一吹就快要散掉的蒲公英,摇摇欲坠。
于是,我带着一本《瓦尔登湖》回到了远离城市的乡下,重新生长。
乡下植物繁多,丝瓜藤蔓竟然可以爬到房顶的瓦片上开花,雨后小蘑菇竟然从老树根里爬了出来。
植物是自然界的一小份子,人又何况不是,于是我想“像植物一样,自然的生长。”
不必给自己列下一个冗长的清单,要看完多少本书,要背下多少个单词,要减掉多少斤肉……
这种清单式的成长,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在硬撑就是在拔苗助长。
到期的日子里,过半的人会悔恨清单白列,日子虚度。
而自然的生长,也许看起来比别人走得慢些,但是乌龟式的自己似乎会先到终点的。
之前,师傅教我管理时间,每天需要吃“三只青蛙”,也就是每天要先做三件十分特别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我花了9.9买了一个“完美计划一百天”的日记本,开始了我的吃青蛙之旅。
那时候,我把写一篇文章列成了青蛙之一,看多少书列成了青蛙之二。
每天早晨一起来,我心情就坏坏的,花多少时间完成一篇千字文,花多少时间才能看完自己的书啊啊啊。有的时候,青蛙没吃完,有朋友约拍,不得不赶去,有单子需要我接手,我不得不顾客至上。
以至于,接了单约了拍也开心不起来,晚上睡觉时还指责自己青蛙没吃。
有时候,也熬夜花费好大力气解决了三只青蛙,可依旧没有那种成就感,连仪式感都显得有点假。
这一个月里,纯自然生长,闲暇时候,出于对文字的不同需求,寻求灵感或者修养心灵,闲闲散散地读了二十余本书,有纸质书,有电子书,有一口气读完的,有十分钟一页的。
我说这个不是炫耀自己的厉害,而是想表达我达到这蛮高的高度(只是我自己),其背景是在一种温柔的自然的环境下获得的。
令我欣喜的是,一本一章一字都无愧于心的。那是从心底为之生出喜悦。
阅读于是人言,是滋养,不是任务。
生活也都不应被机械式的简单定义为某种划掉就OK的任务,而是一种滋养,滋养心与身体。
04 写作,在一片混乱中,渐渐体系化
在这段自由成长的时间里,我特别棒的一段经历是:我的写作又爬上了一个小阶梯。
刚开始试着编辑文字的时候,似乎是在2016年,想写,但不知道如何写。那种脑子里有灵感,但是怎么样吐不出来。有时候,模仿着别人的笔迹写自己的故事,久了之后,回过头去看,忍不住笑自己是天真还是愚昧。
从2016年到2018年,我的写作路都处于一种chaos状态。
chaos是外国文学老师形容西方文学的某一个时期的用语,意思是混乱;而我们私底下吐槽老师的课风才是绝对的chaos,时常跟不上节奏,上一秒在谈《神谱》,下一秒又在谈希腊化的几种英语表达方式。
我的写作心,一直处于一种走马观花的态势。看着别人写游记,阅读量破万,便自己捣腾一篇游记,奈何别人能拿90分,我却格都及不了。嗯,阅读量不过百。看着别人写鸡汤,自己也模仿着写,别人的毒鸡汤暖鸡汤,好歹是色香味俱全,而自己的无盐无味,难以下咽。
一直都记得一句话,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而我一路混乱,遇到机会,却没有准备。
前几个月,凭借着一篇爆文《写给未来男朋友的一封信》,让自己炸了一把。关注量从65变成了1345,很多读者留言,也获得很多转载,甚至很多公号约稿,电台约稿云云。
爆文之所以称之为爆文,大抵如爆竹,终是绚烂一瞬,转瞬即逝。纵使我在简书热文七日三十日呆了很久,也没能逃过掉线的宿命。
因为我没有准备。因为我一直很chaos。
这段在乡下的时间,我极少思考爆文,或者别人家产出的爆文,也不再为阅读量服务。
自由生长的好处大概在于,你是一株芙蓉花,但是你依旧有自己的身姿,或笔直,或蜿蜒。
期间,写的文章是入心的。入自己心,也入读者心。
《米汤泡饭,豆豉炒韭菜》有读者特意私信我说,想转进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爱吃葱花的女孩》有读者看哭了,那是第一个为我文字落泪的读者。我甚为感动和欣喜。
我觉得自己的写作之路上了一个小阶梯,是因为写作体系化了。写什么题材,写什么体裁,写什么素材,都渐渐的具体化。
似乎从一片混乱的状态中,画好了房子的图纸,砖买好了,水泥买好了,可以开始修建自己的房子了。或许会遇上阴天,或许会被别人的速度超越,但是明白:这是我要的,这是我要完成的。
很慢,但不急,不乱,不躁。
05 新的地方,需要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我给了自己一段升值期的时光”是我给自己50余天的暑假的定义,也是对佛系训练营的一个交代,而究其本质,是我这50天的生活秩序。
回到学校后,生活似乎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而像一只掉进沼泽的蝴蝶,翅膀占满了泥泞,怎么也飞不起来。
在乡下习惯了天刚亮就起床,不用应付很多外界的人事琐碎,更不用考虑要不要吃早饭,中午晚上吃啥的问题。
而回到学校,群居生活,大四课少,图书馆开馆,夜半不再虫鸣蛙叫,而是机器的轰轰声,使人无措不已。
若再拿曾经的生活秩序去维持现在的生活,势必会交通堵塞,甚至车祸追尾。
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应当是人去创造生活。而不是让自己隔耳削足去适应生活。
我拥有过一段给思想,身体,灵魂升值的时光,但那已经属于过去的时光了。就像我们再也回不到2017年了。
而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城市、大四、群居、实习这些关键的字眼,我需要的是为当下的生活建立新的秩序。
渐渐的便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每到一个地方,每改变一种生活,就给自己建立新的秩序。这样子,日子永远在翻新,永远有新奇的好玩儿的人与物的出现。
我已经建立好了未来几个月的生活秩序,你呢?有想过未来的几个月,要做什么,经历什么,体验什么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