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1年七月,也就是杜太后死后一个月,赵匡胤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个任命非常重要,为什么说“重要”,我们以后会细讲。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之职,一直到继承皇位。
赵光义任“开封府尹”的同时,还被加授“同平章事”职衔。“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这是宰相称号,但是在宋朝初期,仅有“同平章事”头衔,并不是真宰相,还必须兼任“门下侍郎”或者“中书侍郎”等官职,才是真正的宰相。因此,赵光义的“同平章事”,只是荣誉头衔,但是这个荣誉头衔,分量很重!
赵光义的实际官职是“开封府尹”,“开封府尹”是北宋首都开封府的行政长官,开封府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等。“开封府尹”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也就是说,朝廷看情况才任命“开封府尹”。什么情况下才任命“开封府尹”呢?笔者再卖个关子,以后细讲。
有读友也许好奇了,如果开封府不设“开封府尹”,偌大的开封府,没有行政长官,不是群龙无首了吗?开封府日常的政事该如何处置?由谁来作主呢?这种担心当然是多余的!
朝廷没有任命“开封府尹”时,则任命一位“权知开封府事”来代替“开封府尹,”处理开封行政事物,这位“权知开封府事”,就是开封府的行政长官。“权”是代理的意思,“知某某府事”,“知某某州事”,以后简称为“知府”、“知州”!
北宋著名人物寇准、包拯、欧阳修等,都曾担任过“权开封府”。
公元964年(太祖乾德二年)六月,赵匡胤加封赵光义为“中书令”,这个“中书令”,和“同平章事”一样,也是非常高的荣誉头衔。
公元973年(太祖开宝六年),赵光义被封为晋王,朝廷站班次序在宰相之上。
公元976年十月,赵光义即皇帝位,第二年自行改名为赵炅。
老四赵廷美,出生于公元947,比赵匡胤整整小了20岁。赵匡胤即皇位,封赵廷美为“嘉州(四川乐山)防御使”,第二年同时和赵光义升官,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公元964年,赵廷美被加封“同平章事”!
公元973年,赵廷美晋升为“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
公元976年十月,赵光义登基,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
通过赵廷美以上履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赵廷美一直跟在赵光义的屁股后面,一步一个脚印。赵光义官升一级,赵廷美亦步亦趋跟着晋升。
公元979年(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赵廷美进封秦王。不久,赵廷美被指与宰相卢多逊图谋不轨,赵光义将他贬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湖北房陵)。
公元984年(太宗雍熙元年)正月,赵廷美忧悸成疾,死于房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