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孔乙己被pua的消息火热在某短视频平台,起因是女硕士选择去花店当学徒,这是继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之后又一爆炸性的资讯。一时间,不少人纷纷感慨自己自毕业后,求职途中屡屡碰壁,不得已成了向生活妥协的那一部分人,真的成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本人,也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孔乙己。
孔乙己,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在鲁迅的笔下,他是一个悲剧式的读书人,唯一的成就感来源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他在普通人身上自诩为读书人,时不时的咬文嚼字显得很另类。而作为平民中间的读书人,旁人在他身上也是有优越感的,他们总认为这个长袖的读书人不选择去做官,反而混迹于普通人中毫不显眼,甚至称得上是寒酸。岂不知,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是平凡的,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出众的才华,在经历生活的重重考验和打击下,变得“泯然众人矣”。
还记得王勃的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诞生之初有这样一个插曲,当时洪州都督闫公有意让自己的女婿进入文坛,用提前写好的文章背诵,只等宴会完毕大显身手。酒足饭饱后,闫公本按例客套一番,问到:“哪位可以为滕王阁写一篇序文。”大家心照不宣地你推我让,有说喝醉了的、有说还没吃饱的,有说文才不够的,此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正要出手的都督女婿:“我来”,这人正是当时享誉文坛的王勃。各参会文人瞬间对这个不识眼色的不速之客充满鄙夷,都督也生气的借口午休,实则暗中观望一切。
当写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嗤之以鼻:“不过是陈年旧事和老生常谈而已”;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大为欣赏“此乃千古绝句也”;当落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后,都督已经完全没有了敌意,眼中尽是对这个年轻人才华的欣赏,滕王阁必将因此名传千古,也为自己有幸见证千古奇文而欣喜。读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座文士无不拍手称快,豪情满怀。
此时,一个声音再次打破了气氛,原来是都督女婿发言了:不过是陈词旧文,何足道哉!说完竟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听毕王勃反问:这文章后还有一首诗,你可知否?听到否定答案后,从容地拿笔即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然后在众人崇拜的目光中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欣赏千古佳作。
当人们读到尾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时,发现少了一个字,于是纷纷猜测什么样的字能配得上这等诗文的意境,有说“水”的、说“船”的,但总感觉配不上这首诗高远的气势,达不到意犹未尽的境界。
最后都督急忙打发身边人速去追问,不一会儿派出去的人说字就在手里,摊开手掌一看,竟是空空如也。闫公恍然大悟道:原是一个“空”字,简直是绝妙。
今天读到此文,我们才知道王勃的天才程度空前绝后,全文一共37处用典,汉语词典因此收录40个成语,且全是即兴发挥。白嫖了一顿饭,带火了一座楼,写出了千古名篇的故事,天才与普通人的差别就是如此悬殊。遗憾的是年仅20多岁的他,几年后不慎落水身亡,失去了报国尽忠的机会,不禁感慨:世事无常。
《遥远的救世主》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觉悟”二字。的确,人人都该有觉悟:我们与天才的区别、与高人的区别客观存在,这关乎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和天赋等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忽略这一客观事实,只是一味的追求高招和怪招,不能脚踏实地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就只能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蹉跎岁月。新时代的“孔乙己”也该有见路不走的勇气,打破文化属性固有的藩篱,去求证自己的得救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