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让知识为你所用,活学活用,随取随用?那就试试这3招吧!

想让知识为你所用,活学活用,随取随用?那就试试这3招吧!

作者: 闯将1 | 来源:发表于2023-07-26 00:02 被阅读0次

曾经我很头疼整理电脑上的资料,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工作上的。因为它们太多了,每次一看到别人分享的好内容,或是好方法,我都会忍不住地复制、粘贴、收藏,想着这个很不错,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一学。

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这些资料最后都被我束之高阁,再也没有打开。即使有时因为某件事想起来,想要用一下,可是发现早就不知道被我塞到哪个地方去了,找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

好在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智慧外脑:成为一个善思、会学、能写的人》,说这本书可以解决知识管理杂乱无章的问题。于是,我就买了一本,认真阅读,看过之后,发现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知识管理的实用方法和模型。

作者释若是“公式写作”及“知识网格化管理”的发起人,他的阅读写作效率非常高,平均每年阅读120本书,输出书评等各种稿件多达200多篇,共计1000多万字。

在《智慧外脑》这本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管理经验,提出了1个模型,就是“知识网格化管理模型”,并告诉我们“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使用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存储知识。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好知识管理的书,书中提到的知识网格、知识系统、知识子网、知识网络,就好比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环套一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只要踏踏实实掌握了,真的可以实现有效且高效的知识管理,让知识为我们所用,需要时随时调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3点。

1心态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生活常识看似浅显易懂,人人皆知,可是却鲜少有人细究其中的原因。

在我看来,是因为豆腐刚出锅,还带着锅里的高温和热气,此时如果急着去吃,不仅烫嘴,可能会导致嘴角起泡,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质感。因为太烫的话,就会导致吃的人囫囵吞枣,只顾着着急下肚,无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焦香和细嫩。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一味的着急求快,就会导致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只顾结果,不顾过程。殊不知,如果质量不好,再多的数量也没有用。如果过程不对,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是浪费,是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的。

就像古代那个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农夫为了让禾苗早日长大,不顾自然生长规律,自己动手,一个一个地把禾苗拔高了一节。结果,原本有望茁壮成长的禾苗,就这样被着急的农夫给毁掉了。而急不可耐的农夫,也因他的鲁莽和冒失,错失了喜获丰收的机会。

就像《智慧外脑》的作者释若说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不可耐只会产生焦虑,很难获得想要的结果

想要做好知识管理,也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要一点一点地来,对收集到的每一个知识都做好标签,写好可以使用的场景,按照个人学习成长的常识,日拱一卒,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分类管理,这样才能方便我们日后快速搜索,想用时马上就能找到。

凡事操之过急,便会败北。

2方法上,无思考,不成长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手机和电脑每天都会接收到成百上千条信息。如果不对这些信息加以思考,分辨真假,会很容易被误导。

作者释若在《智慧外脑》一书中提醒我们,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上网的便利,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甚至主动给我们推送满足我们兴趣爱好的各种信息,帮我们省去了搜索的烦恼。

然而,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保持独立思考,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否则就会陷入别人给我们制造的信息茧房,把自己的人生命运交给别人操控,而不是自己掌握。

比如现在流行的某平台的短视频,很多人都热衷于每天刷一刷,这一刷不要紧,一看这些短视频全是自己喜欢的,就高兴得不得了,然后就拿起手机舍不得放下了,刷个没完没了。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给浪费了,结果耽误了学习、工作、做家务、辅导孩子等一系列事情。临到上床睡觉时,才发现自己这一天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没干。

《智慧外脑》一书中指出,正确的做法其实是,有选择地去获取知识,选择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可以产生价值的知识。

如何获取这样的知识,书中给出了一个四象限法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位来决定。具体来说,就是未来必须要用的知识,放在“强相关且必需”象限;未来使用可能性较高的知识,放在“弱相关但必需”象限;未来可能会使用的知识,放在“强相关非必需”象限,作为“强相关且必需”的补充;未来不太可能使用的知识,放在“弱相关非必需”象限,作为“弱相关但必需”的补充。

至于如何归类,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因人而异。书中提到,整理知识点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同理,获取知识,对其归类,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所以说,无思考,不成长。

3行动上,一抄二改三优化

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优质的创作者入驻,同时也为了尊重和保护原创作者,纷纷推出了原创度检测。

可是作为内容创作者,想要原创何其难?很多人对此都犯了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技不如人,平台一管严,就活不下去了。

这种情况下,做好知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外脑》的作者释若在书中创新知识一节提到,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先模仿再创新。在我看来,先“抄”后“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先借鉴别人的思路,比如各平台的爆款,学习它们的标题、案例、切入点等,再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爆款。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加以修改,打磨,优化,融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生产出一个全新的作品了,这其实就是原创了。

苹果公司的前创始人乔布斯也曾说过,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讲的是4个盲人各自去摸一头大象,结果因为每个人摸的部位不一样,而对大象的模样认知不一样。后来我在陪孩子看绘本时,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个寓言故事《七只瞎老鼠》,讲的是7只不同颜色的小老鼠在池塘边遇到了一个怪东西,因为眼瞎,它们谁也不知道那个怪东西是什么。于是每天派出一只小老鼠,轮流去探个究竟。可是6天过去了,红绿黄紫橙蓝,这6个老鼠回来报告的都不一样,大家谁也不服谁,于是第7天,白老鼠去了,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还告诉了其他老鼠它是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结尾用了一首打油诗做总结:七只老鼠摸大象,以偏概全闹笑话。事物整体要了解,人生智慧才增加。

第2个故事虽然是改编自第1个故事,却获得了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凯迪克大奖。原因是这个故事选择了彩虹的颜色,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简单单纯;最后的白老鼠,象征各种颜色混合起来后的结果,更符合大自然规律,且浅显易懂;整本故事书用了黑色作为背景,暗示了七只瞎老鼠的世界是黑暗的,无光的。这些小细节其实就是作者的创新,他模仿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中并没有涉及到。这部作品发布后,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被大家传阅来传阅去,广受好评。

由此可见,一抄二改三优化,内容质量可上佳。

4总结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尤其是数字化时代,我们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想让收集到的知识真正属于我们,让知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就必须做好知识管理。

首先,心态上,不能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要我们遵循知识学习的常识,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做好标签和分类管理。

其次,方法上,多思考。利用获取知识四象限法则,主动思考那些手机来的海量信息中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可用的,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利用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衡量相关性和必需性。

最后,行动上,先抄后超。做到一抄二改三优化,通过拆解优秀案例,结合自身思考,加以优化、整合和迭代,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结果,即知识创新。

脑子越用越灵,知识越用越精。

相关文章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是做加法,学知识,学手艺。知识或手艺是谋生的工具,但不执着工具,工具要随用随取。 为道日损,是做减法,扫尘...

  • 投资的那些事儿

    第十六篇 提问:随用随取的余额宝,你还在用么? 在很多人眼中,余额宝真是个好东西,随用随取,还没有风险,唯一的缺陷...

  • 知行之路(272)要迅速搭建知识体系

    要迅速搭建知识体系了。 随取随用,可做检测,自己也可以有所依凭。知识知道了,不用,就会忘记;通过知识体系,知识更容...

  • 【知识内化 】┊12.建立随取随用的知识仓库

    【知识内化 】┊12.建立随取随用的知识仓库 2021-07-23 周五 记忆的断舍离 秉承「少即是多」的理念,知...

  • Matplotlib Time Series(matplotli

    Code from matplotlib doc 根据需求添加了内容,下次随用随取

  • 它【片段交流,随取随用】

    我轻轻用手抚摸着它的头,我和它四目相接,它的眼睛一只是蓝色的,一只是黄色的,瞳孔却是摄人心魄的乌黑。它的眼睛告诉我...

  • 手帐:种点蔬菜吧

    最近突发奇想,想种点葱和香菜,做饭的时候可以随取随用,于是买了一堆工具和种子,鼓捣了一下午,希望能成功吧~ 过程:

  • 运用知识地图与知识库做好集中式管理

    把知识系统搭建起来,把我们搜集到的精华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以便将来随用随取。 一、知识需要管理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 3月19日珠珠山

    1,我与万物签约。 万物为我所用。随取,随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神创造了我。创造了万物。我与万物,与神神是一不...

  • The gig economy: workers on tap

    零工经济:随取随用的劳动力 However, the fact that it is smaller than y...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让知识为你所用,活学活用,随取随用?那就试试这3招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tk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