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星期六
回国转眼24天,在家乡小城的宾馆隔离,我想勉强称它为酒店,转念想:算了,别勉强自己。书茶烟酒这些生活必须品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祸不单行,最近网络还经常出毛病。无奈之下下载了部电影,差不多十年前看过一次,名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再次观影的原因主要是前一段还在学校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是英国一家报纸刊登关于电影女主角莫妮卡的采访,联想到电影里无论走到何处都光彩熠熠的“玛莲娜”,喟叹岁月之无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莫妮卡依然美丽,惊艳我和雷纳多的心。
黑
16岁时的第一次观影是在空无一人的家里,好像是暑假,天气燥热、人也燥热,看完电影之后更加燥热,空调都拦不住更别提耶稣了。我承认在第一次观影之后我对于雷纳多青春期对于女人、爱情、性的追求以及那个年龄段自带的自卑与懦弱是达成高度共识的,我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玛莲娜遭受虐待踏上火车,火车开动的刹那,雷纳多那仿佛身临庙宇坍塌,神身崩坏的眼神。之于雷纳多,她的音容相貌、四肢胴体、毛发、气味乃至名字都能成为风暴之眼,将男孩的一切卷入其中,在挣扎和堕落中间游离,最终与二者都达成和解长成男人。小时候认为这种在欲望种的挣扎或者堕落的选择很拧巴,二选一才是世界上最难的题;而最终的和解就更加拧巴,想到未来和远方就越挣扎,想到她就越自甘堕落。但人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反抗和抵触就将这种矛盾化为虚有,最终也没能幸免于难。经历过后发觉对于自己来说,相比于“挣扎”,跟“堕落”的和解更难,自己需要接受一个普世价值或儒学价值里更低级的自己,一个在挣扎中一败涂地的自己,一个犯下过错却不愿悔改的自己。
在那个年龄段的爱情里,我们都像佛洛依德所定义的受虐狂。生活在“想得却不得可”的痛苦中,看着她在经受世间的种种磨难,懦弱地压抑自己,缱绻于床褥,幻想着睡去,最终也无法改变这种痛苦,习惯这种痛苦,每当见到她,哪怕只是擦肩却兴奋不已。就在外人看来昏暗不堪,甚至丧失尊严的垃圾堆里,我们的世界碧空晴朗,充满纯洁银色的星光。这是世界赋予我们为数不多的宝藏,没有瑰丽和宏伟,感觉就像在攀登雨后玉峰山间的覆着野花野草的石缝中渗出的一汩细流,静谧、细腻、耐人寻味。
甚至经年之后,她已远走他乡,而在听闻有人在寻她时,还会报信说“……你的妻子玛莲娜对你很忠诚,你是她唯一爱过的人,这是绝对真实的……”。他喜欢的不一定是她的本人,而是执着想象中无限美好的她,即使窥到过她的不堪也绝不准许那个幻象破灭,进而竭尽全力的维护。雷纳多在递上这封信的时候,终于冲破了心底最后的一丝懦弱,他只希望她能过的幸福,至于幸福是否是他给予的已经不再重要了,他曾经满怀真诚的爱过她,今后也会虔诚的为她祈祷,至死方休。多年后,他已是身着长裤,看到玛莲娜挎着那个男人回到西西里,在那个被幻想过无数次产生交集的沙滩上,他放下青春时追逐这个世界的自行车,和她捡拾着满处散落的回忆,她起身时他的眼神中不再有偷窥后的闪烁,高声祝她前路不再坎坷,高声跟他的爱情、他的青春正式告别。她不知不觉地走进他的世界,他的世界自那时起春水澎湃;她波澜不惊的路过他的世界,一切又如初见,刚刚捡拾起的,像《但是爱不会》一般化成烟。
白
隐匿于世界的爱情的反面,电影中曝露在阳光下的恶意让如今的我看来格外刺眼。依我的思维来看,美丽和魅力之于女性来讲是一种美德,也许女性视角来看并非如此。电影中来看,美丽在畸形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下无疑是一种原罪,一个女性的艳压群芳成了西西里男人倾泻欲望的名目,女人风言醋语的标的。
舆论的“魅力”到如今互联网时代里已经被多次验证过,明星的私生活透过媒体“锲而不舍”的报道,让“翻车”成为了家常便饭。中国人讲凡事分阴阳,西方人叫辩证,就像一个女人非常“好客”,天天闺房搞得跟春运似的,往好听了说,叫摄人心魄;不好听了说就是滥情。事是一件事,人嘴两张皮,反正都使得。感叹人言可畏的同时,想到自古骂潘金莲、阎婆惜(非特指)的男人比女人多,除了男性文化普及率更高以外,究其原因还是女性出轨行径的受害人是男性,反之,我也不会因为元稹(也非特指)的不忠就对元稹这个人产生偏见。一言蔽之,众矢之的不是某个群体或个人而是“利益”,回到电影里,玛莲娜的美伤害了谁的利益呢?乳臭未干的小孩?还是耄耋之年的老翁?纸巾的厂商?当然是西西里的女人,而且是直击弱点,在那个年代不可改变的弱点,女人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美丽,在她的蕾丝睡裙面前变得不值一提,她一骑绝尘成为男人的焦点,抽烟都让所有男性众星捧月,岛上的女人不嫉妒不使坏都成了圣人了。玛莲娜能怨恨谁呢,怨恨他人显得自己怯懦,怨恨社会显得自己无知,意大利战斗英雄跟英国的菜单子似的已是不争的事实,只能怨逃离得太晚了,世界之大总有个地方是容身之处,在飘摇中也能寻得安宁。当然,西西里的女人们将自身的不幸归因于玛莲娜,曾经懦弱的人团结起来惩治了“法西斯”的营妓,可能当时的报纸里会用英文这样刊登吧,这比剪刀还锋利,捍卫了西西里女人们的偏执。最后等玛莲娜带着饱经风霜的脸、胸和屁股回来的时候,笑脸相迎的真实也像万箭穿心,但玛莲娜释怀了,都释怀了。
偏执的根源是无知,西西里的人们被动地接受着一切,法西斯统治的时候会为法西斯的胜利欢呼,在东非作战失败时也会悲拗(意大利法西斯的战斗力也有待商榷),美国人开着吉普车大摇大摆的进入城市,他们又摩肩接踵的握手相迎。对于社会变迁、时代更迭的麻木甚至不如民族主义很强的国家,足以见得电影里西西里群众的无知。无独有偶,电影里有一段主角因为性欲旺盛而被神婆(类似于中国的巫觋)做法的片段, 一个社会的无知跟这个社会对于个人的盲目崇拜是成正比的,良好的社会无论是分布还是矛盾都是更加多元化的,这使得社会更具有包容性,这也能侧面解释玛莲娜的破帽遮颜,落荒而逃并非是偶然。无知还会造成人们更加偏重于私德,跟自身相关的就关心,无关的就置之不理,反正被拳打脚踢,抓脸削发的又不是我,我还能看个热闹,何乐而不为呢。久而久之,这样的差序格局让社会上的有些事从来无人关心,成为这个社会认知的空白。无知是最大的恶意。
电影到底还是艺术作品,夸张是表达情绪的手段,而“西西里”已成为影史的佳作,这无可厚非。作为学金融的研究生,终吾一生或与金钱和人性之恶为伍,对于艺术还是套用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对于我显然已经超越前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