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本次最后一个园地里日积月累里面的两首古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这两首诗周一就该学习了,但是看看两首诗好像都不大熟悉,也没来得及备课,所以就放了下。
今天上课前还是没来得及好好准备。课堂上让孩子们读熟之后,借着让能理解的同学起来讲自己理解的内容。五年级的大同学了,的确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好几个孩子争取到了理解的机会。听着孩子们的理解,我的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这两首题目是观书有感的诗,表面上写的都是眼见事物,背后蕴含道理的是倡导读书。分别来看一下这两首诗。: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湖光掠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似作者是在描写半亩方塘,其实它是在告诉我们:读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渠才会清如许,人才会明如许。在理解半亩的时候,顺便考察了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和孩子们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是理解的。在理解间的意思是,我们再一次复习到了唐太宗的那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复习这句话,再一次给了调皮孩子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跟着学生的描述,我引导孩子们理解“生”的意思即增加,这东家的春水应该是雪水冰水;而“蒙冲巨舰一毛轻”是缩小的夸张……孩子们在理解这些的时候,眼神是放光的。跟随着他们的理解,我们再一次深切的明白,作者用了一个比喻的方法告诉我们多读书。
其实如果真的去查阅资料,可能好多资料并没有解释这就是倡导多读书,但孩子们都明白了这就是在告诉大家:读书多了,知识就会如江边春水生;读书多了,无论读写就会得心应手;读书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跟随着这两首诗的学习,孩子们真的是懂得了:多读书,迫在眉睫。
这节课在唱有两首诗的过程中,复习了之前的知识。更在我们互动中学习记录了诗中所不曾出现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学语文: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共同交流类似的话题,在交流中我们能够博古通今,我们能够畅所欲言,我们能够出口成章……这才是学语文的意义。
我也真正明白了今年8月那个去济南读初中的孩子从考场出来后,跟他妈妈说的“语文试题太简单了,我们宋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是的,他是个会听讲的孩子,所以我所讲到的他都能记着,所以他面对试卷的时候,认为所有的题目都是我讲过。
今年是我教学的第31个年头,今年我才真的发现自己会教学了。教学语文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