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学生理解古诗

跟着学生理解古诗

作者: 送柳音 | 来源:发表于2021-12-29 22:31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本次最后一个园地里日积月累里面的两首古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这两首诗周一就该学习了,但是看看两首诗好像都不大熟悉,也没来得及备课,所以就放了下。

      今天上课前还是没来得及好好准备。课堂上让孩子们读熟之后,借着让能理解的同学起来讲自己理解的内容。五年级的大同学了,的确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好几个孩子争取到了理解的机会。听着孩子们的理解,我的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这两首题目是观书有感的诗,表面上写的都是眼见事物,背后蕴含道理的是倡导读书。分别来看一下这两首诗。: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湖光掠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似作者是在描写半亩方塘,其实它是在告诉我们:读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渠才会清如许,人才会明如许。在理解半亩的时候,顺便考察了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和孩子们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是理解的。在理解间的意思是,我们再一次复习到了唐太宗的那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复习这句话,再一次给了调皮孩子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跟着学生的描述,我引导孩子们理解“生”的意思即增加,这东家的春水应该是雪水冰水;而“蒙冲巨舰一毛轻”是缩小的夸张……孩子们在理解这些的时候,眼神是放光的。跟随着他们的理解,我们再一次深切的明白,作者用了一个比喻的方法告诉我们多读书。

      其实如果真的去查阅资料,可能好多资料并没有解释这就是倡导多读书,但孩子们都明白了这就是在告诉大家:读书多了,知识就会如江边春水生;读书多了,无论读写就会得心应手;读书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跟随着这两首诗的学习,孩子们真的是懂得了:多读书,迫在眉睫。

      这节课在唱有两首诗的过程中,复习了之前的知识。更在我们互动中学习记录了诗中所不曾出现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学语文: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共同交流类似的话题,在交流中我们能够博古通今,我们能够畅所欲言,我们能够出口成章……这才是学语文的意义。

      我也真正明白了今年8月那个去济南读初中的孩子从考场出来后,跟他妈妈说的“语文试题太简单了,我们宋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是的,他是个会听讲的孩子,所以我所讲到的他都能记着,所以他面对试卷的时候,认为所有的题目都是我讲过。

      今年是我教学的第31个年头,今年我才真的发现自己会教学了。教学语文很有意思。

     

相关文章

  • 跟着学生理解古诗

    今天学习本次最后一个园地里日积月累里面的两首古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这两首诗周一就该学习了...

  • 跟着小学生背古诗

    家里有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好处是,大人又有机会完整的学习一遍语文,从简单的写字到拼音到背诵,感觉有一种重头再读一遍书...

  • 也谈录音

    放假时布置学生背诵古诗,这些古诗大多都有录音,为了便于学生背诵理解,我把这些诗的注释和意思以及录音都放到了...

  • 既背又画 效果更佳 一一《古诗三首》教后感

    以前在《古诗》教学中,重点让学生读、背、默写,并理解背诵诗意,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这课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

  • 跟着学生一起背古诗

    1、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

  • 【优师优课第7期】英国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尹孝柏第四幅古诗《

    【主题】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绘制目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提高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自信。 与众不同的我 【...

  • 古诗或许该这样读

    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了很多的古诗,姑且不说我们在学生时代能不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能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但有...

  • 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和学生背诵古诗词两年了,重温背过的诗词,我也有了新的理解,用古诗词教育学生,也教育了自己。 班里有一...

  • 听康震老师品古诗词

    利用假期跟着康震老师品古诗词,感受到了古诗词不单单是理解其大意就可以了,康震老师不但讲到了诗人创作的古诗背景,还讲...

  • 【班级日记】2019.03.20古诗教读四步走

    古诗教读四步走! 这两天,一直在学习《古诗三首》,在古诗教学时,除了要指导学生读写字词,认识诗人,理解诗意,我觉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学生理解古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ub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