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学?
文学指以文字为工具,以情感打动人的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作品。一方面,要求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且作家本人具备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的感情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如是我闻然而,文学史不等同于历史,文学即人学,古今中外各类文学史实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性发展简史!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实则是中华民族自先秦至明清这段历史期间,文学与人性同步发展的过程!而我们学习或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目的是理清并描述中国文学演变的过程,探讨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纵观文学史的各类作品,不难发现,作品越是能体现出人类本性,也就越能与读者的感情相通。例如曹操的《观沧海》展示了政治家的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诗句触发了读者内心的政治抱负;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和《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表达了作者复归田园、享受自然的真纯快乐,与读者内心深处对平静闲适生活的渴望相互呼应,引发共鸣;李白的《将进酒》既表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道路艰险之叹息,转而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又透露出迎难而上的积极乐观心态。正是这种深处困境的顽强奋进姿态引发了读者向逆境发起挑战的共鸣,此篇亦成为千古流传的名作,跨越不同时代,仍然鼓励和激发着每一颗年轻奋发的心!
简单来讲,如果从作品感动读者的程度这个标准来评判文学作品的成就,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读者以巨大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这就要求作者首先在感情上被打动,否则便无以感动别人。而作者体现的人类本性成分越多,越浓郁,从而越能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下读者的共鸣!
从本质来讲,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是同步的。拿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变来讲,四言是《诗经》的主体,四言的选择是符合当时的文化审美及语言文字发展进程的,也反应了在越早时代,群体对个体的束缚,个体对群体的依赖越强。但从东汉期,四言诗的发展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被五言诗所取代。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四言的句式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因而更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
文学形式的演进与个性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进展归根结蒂又离不开人性的发展。在我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进步史上,有三个阶段是关键性的:魏晋南朝、元明和五四时期。以魏晋南朝为例,先秦是我国文学的自发时期,汉代是我国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过渡时期,直到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诗赋欲丽”,陆机、萧纲、萧绎等进一步加以发展,这才在魏、晋、南朝形成了文学的自觉时代!
所以,文学的进程是与人性的进步同频的,而一旦人性的正常生长受到压制,文学的进程也就会逆转!
由此,我们在考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人性与文学的紧密联系。人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在社会进程中具体地变化、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