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大脑里都有两个小人儿,一个叫理性,一个叫感性。大部分时间,这两个小人儿都在掐架,胜负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向。

常言道“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善良的,有温度的人;也希望自己在做事时,能头脑清晰,行动迅速。
工作中要多理性,这样效率高,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生活中要多感性,这样与人共情,收获更多幸福感。
明白上面这个道理,是理性的表现。
但无法100%执行,则是因为有时我们感性行事。
是否有种浑身无力的感觉?
理性和感性,两者并无绝对的好与坏,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多点点理性的思考,会让感性的感受更舒畅。
比如说飞机晚点是个概率问题,出行的人都有可能碰上,应该理性对待,但我们总是带着情绪对待。
同理,遇上上班路上堵车,餐馆吃饭上菜慢,出门下雨没带伞等等情况,内心就会有股无名之火要冒出来,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开始胡思乱想了,是不是今天运气不好,诸事不顺;是不是服务人员看我不顺眼,故意和我作对;是不是最近脑子有问题,做什么忘什么…
全世界都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这样的我。
从一点小事,迅速上升到怀疑自我的层面。
只因我们内心被感性的小恶魔给占据了。
好吧,我们重来一次,把大脑交给理性的小人来管理,看看会发生什么?
飞机即将晚点三小时?先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告知他们航班晚点,确认延误险是否能理赔。然后找个地方放空自己,做些平时没时间没空间做的事情,喝咖啡,看书,写总结,付帐单,能做的事情可多了,干嘛用来生气。千万别只抱着手机玩,因为玩没电了你更烦……
上班路上堵车?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基本上每天每个时段都是相似的,如果你上班的路上总是堵车,那就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或者换个交通工具,稍做改变,你就不会被堵在路上,而是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在交通上,或者更好地利用交通时间。拒绝做改变,不止车堵了,心也堵了。
餐馆吃饭上菜慢?Oh 亲爱的,当你决定在外面吃饭的话,那就是花时间享受美食的过程,慢慢品尝才是正确姿势,因为上菜快的地方那叫快餐店。服务员都恨不得你快些吃完她好服务下一桌,换台率高,饭店生意才更旺啊。慢慢吃饭,慢慢聊天,享受亲朋相聚的美好时光。
出门下雨没带伞,一不小心成落汤鸡,这个确实有些挫,不发脾气不抱怨?难!理性的小人告诉我们要在出门前先看下天气预报,或者至少抬头看一下天空有没有几朵乌云?再理性一点,包里永远放一把伞,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有备无患,古人的教训我们要学习嘛。
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和哈佛商学院研究员丹.希思合著的书《瞬变》中,提出: 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改变,都不是对意志力的挑战,而是平衡理智与情感的智慧考验。
拿我自己码字这件事来说,从情感上来说,我是非常喜欢的,之前我是习惯在word文档里编辑,所以每次都要坐在电脑前,打开word,准备工作都要花很多时间,而很多时候的情况是,我坐下来了,但却不知道要写什么了。因为灵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后来尝试直接在手机上打字。这样,有想法的时候,一句话,一个案例,一个场景描写,随时都能记录下来。不管是在起床的那一下子,还是吃饭前的等待,或者排队的间隙时间,只要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打在那里,不知不觉,一天随便也能码上千字。
只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和方式,结果却大不同,福利不止一点点。
改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我们一步一步走下来,每一个细微的改变,积累起来就是大大的变化。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越来越喜欢自己,不要奇怪,因为你真的在慢慢变得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