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看书吗?有没有人经常是买了一堆书专门放在家里的?有没有人被现在各种各样的读书理论弄糊涂的?比如有人说我们要学会快速阅读,有人又说一本书要读薄再读厚。我曾经也是这样,经常赶着京东做活动99买了十本书却不知道从哪一本读起,被现在各自读书的理论弄混了,不知道哪一种理论适合自己。直到我最近将这些理论、感悟和自己的实践整合,得出了一个读书的"U”型结构,解决了自己的困惑。
假设在这个宽框架里面是我们所有的书,首先,我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思维密集度。思维密集度是指别人准备这个信息所花费的时间比上你吸收这个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假如我和你面对面在闲聊,我说一段话用了1分钟,那么你听我说完这段话也是1分钟,那么我这段闲聊的思维密集度是1。今天我准备这个演讲花了420min,但是你们听我这个演讲只需要话7min,那么我这篇演讲的思维密集度就是60。那么,是不是我们选择看书,思维密集度越高越好呢?
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按照思维密集度这个维度划分,可以将框架里的书分为领域入门,领域经典,和领域前沿。我们对于书的选择,首先是要明白自己在这个维度的位置,弄清楚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入门的书通常比较简单,通俗,结构清晰,观点少,案例多,是为了让我们简单的踏入一个新的领域;经典的书最大的用处,是帮我们构建这个领域里属于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而我们阅读前沿书的目的,应该是判断这本书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迭代和补充。最后我们会增长心智,在这个领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去追逐那些所谓的畅销书。
弄清楚了自己看书的目的,接下来就是要学会看书的武器。天下武功并不是唯快不破,如果纵向维度是阅读速度的话,那么读书应该是一个U字形。我们可以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去看那些简单入门的书,它有三个讲究的地方,第一个是你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能够全神贯注的读书;第二个是要刻意练习快速阅读的技巧,做到越读越快;第三个是能够立刻输出,俱乐部的汉斌老师对自己立刻输出的练习是,看完书立刻用讯飞讲自己理解的内容说出来。如果对快速阅读感兴趣,想要学会这门技能,可以看《快速阅读法》这本书,或者听汉斌老师的微课。
但是对待领域的经典著作,我更推崇沉浸式阅读,慢慢看。第一步,我们在看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理清楚书籍的逻辑脉络。很多人理清楚逻辑脉络的方式可能都是用思维导图把每一节的标题或者第一句话记下来,但是这里更加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清楚作者的推导逻辑。第二步则是找亮点。一本经典的著作除了它的框架之外,书里会有很多细节的观点更容易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追求快速看书的原因是我们要给自己时间去细细品味这些亮点。品味之后第三步就是要写批注。我们最有名的批注就是红楼梦的脂批本,它的批注已经成为了红学家们研究本书的重要依据。很多伟人看书都会在书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找联系。我们要能够把书里的知识和我们已有的知识、和我们的现实可以联系起来,把它们整合起来,搭建成我们脑海里的知识体系。因此,一本经典的书,是要反复阅读的。
在我们对某一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我们可以去看一些前沿的书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快速阅读。这时期快速阅读和入门时期快速阅读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还在挑选内容,我们只需要看书的逻辑和重点,然后进行自己的判断,如果它是正确的,就对我们知识体系进行更新迭代。
小时候,有句名言,叫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并没有什么感触。长大后,很多人问:读书有什么用?现在我可以回答,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增长心智,看清楚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样子,有着自己的见识和观点,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被他人迷惑。读书是可以让我们更加踏实的生活在这个世上。但是希望大家在我的演讲之后,不会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明白自己所求所需,站起身来堂堂正正的做知识的主人。
第一次修改要点:
1.ppt呈现
2.思维密集度引入
3.讲慢一点,给观众反应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