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最美的诗篇,中华诗人是中华民族嘴深情的歌者。寒假终于有时间打开双十一已经买来的《康震讲经典诗词》系列丛书。打开包裹,走进的第一位诗人是贺知章眼中的“谪仙人”——李白。
阅读中,我揭开了李白的神秘面纱。儿时读李白的《静夜思》,只能感悟到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读《康震讲诗仙李白》后,认识了李白的样貌。穿戴整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眼睛炯炯有神,个子一米七左右,但是心气很高,貌视群雄。我喜欢的已逝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有过两段倒插门女婿的婚姻,但在流传下来的诗篇中看,他似乎不是现代女性所喜欢的好男人。他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进行说走进走的旅游,24岁的李白走出四川,开始游历天下,两年的时间几乎游遍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并且散金三十余万。李白一生潇洒自在,浪漫逍遥,似乎无牵无挂,但是在他的诗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真挚的友情。在康老师根据史料记载的解读中,李白的友人在他去世55年后,能找到的只有李白的两个孙女,多年后,李白的两个孙女也离开人世,再也没有他的后人给他扫墓,然而李白的墓前却总有一代代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崇拜者。李白的家族子嗣未继,但他的诗歌、文章与人格魅力却在我的心中永生。
对话中,我感悟到李白仕途的坎坷。李白流传下来的诗篇仅仅百分之十,而仅存的近千首诗篇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伟大的诗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代诗人,在政治道路上却屡屡失意。李白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理想是做宰相。他说:我做了辅弼之臣,必然能使四海生平、天下大同。这是多么远大又贴合民心的目标呀,但是命运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遇,让他谱写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他的第二个理想是做皇帝的老师。他在《赠钱征君少阳》中说:“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帝王之师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崇高的理想,尽管李白实现理想的途径十分明确,可是依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李白梦想中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终究没有实现。在阅读中深深为李白感到遗憾,在他明确的人生理想中,他没有像王维、高适、苏轼等参加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猜想在李白的心中,他可能不想走寻常路,想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可是他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所击败。
42岁的李白,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终于通过玉珍公主的推荐下觐见了唐玄宗 ,可是在翰林院仅一年多的时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怀着失意的痛苦,李白离开了长安,年仅五旬的他依然在寻找着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安史之乱中,他应邀才加了永王李璘的军队,最终李璘被杀,李白也因谋逆之罪投入了监狱。后来,平息安史之乱后,朝廷秋后算账,李白被流放夜郎。在关中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朝廷宣布天下大赦,李白欣喜若狂,早晨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写下来众人所知的《早发白帝城》。再读这首诗,我才真正感悟到那个生龙活虎、永远自信乐观的李白又回来了。可是最终让我深感遗憾的是,李白已经是59岁的年龄,三年以后带着一生的坎坷悲叹,最终我心中的伟大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
品诗中,我咏叹李白的乐观与勇气。李白的一生交的诗人很多,他与孟浩然在湖北武昌相会,又即将离别,望着远行的小船,李白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写出的不是离别的伤感,也不是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担忧,而是在盛世繁华中一次幸福的离别、快乐的告别。李白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他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亮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生命力,传达着对友人的理解、尊重。
李白永远精神焕发,永远不知疲倦,遇到再大的困难,转过身来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孤高自傲,乐观积极,昂首阔步就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才华横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志存高远,“欲有剖符丹书之丰功,望有封狼居胥之伟业”。……
道不尽的诗仙,说不尽的李白 。李白,这位浪漫的伟大诗人,他站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地上,朝着过去与未来唱出他心中全部的喜悦与狂想。明月是他的依托,美酒是他的慰藉,上天给了他天赋,却没有给他舞台,但我依然仰慕他、崇拜他、追随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愿他的诗篇在我和孩子们的传诵中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