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圈有两个特别的人,一个是地道的北京人,目前应该是个家庭主妇,我记得她好像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具体哪所学校我也忘了。这个朋友是一个个性很强能力突出的女强人,所以,后来看她居然选择在家相夫教子,我还挺意外的。
另一个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某个乡镇上的公务员,他所在的乡镇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算比较差的地方。
整个乡,只有一所小卖部,因为毗邻青海省,所以,都是从那里进货。不过,据他说,他们从来不会去那个小卖部买东西,因为那里卖的都是假货。
没错,假货。我估计可能跟我当初买旺旺雪饼,最后买成天王雪饼的情况差不多。
那里的公职人员都是在县城买好东西带到乡上,一箱一箱的买,什么都从县城带,包括纸巾。
寒冷是可怕的,九月份,就要穿着羽绒服度日了,朋友特意定制了牛皮制成的裤子里面加毛加绒来做防寒。可每天依然被冻成狗。
乡里有个成都来的小伙子,才来不到一个月,就哭着喊着要回家,说当初脑海里想的是逃离繁华浮躁的都市,去美丽的雪山草原寻找自我。
不到一个月,自我也不找了,灵魂也不净洗了,一门心思就想回到凡尘中去。说是来这地儿,肠子都悔青哟。
因为临检多,这组那组驻村的也多,所以无形中增加了乡镇伙食团的工作量,做饭的阿姨天天丧着个脸,敲盆摔碗的摆脸色。
一个月将近五千的工资依然留不住做饭阿姨,(公务员都没有那么多),基本上来这个乡镇干活的,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不干了。
说辛苦,其实也还好,因为整个乡镇长期在岗的也有四五十个人,可阿姨不管人多人少,都是按二十来个人的量做饭,所以去晚了是吃不上饭的,哪怕晚个十分钟,也别想吃饭。拿着自己的碗从一个大盆里舀点菜,(有小盆或盘子,可阿姨嫌麻烦)再倒点汤,温饱问题就算解决了。
按他们的说法,乡长书记都不怕,就怕食堂不做饭。
因为乡镇上的工作非常繁琐,经常需要加班。有的时候饿的没办法,就只能吃泡面,最受欢迎的是火鸡面,因为辣,所以特别提神。大家都爱吃。
说远了,为什么说我朋友圈里的这两个人很特别呢?
是因为每天看他们各自的朋友圈,就会觉得地域跟地域,城市跟城市,甚至人跟人之间,差别真的特别大。
这一点,在小孩身上特别明显。
北京的朋友很喜欢晒娃,每天至少发五六个小视频。她的小孩可能也才五岁左右,每天做的事是,早六点半起,七点背古诗学汉字,骑着小车车出去玩儿一圈,然后去各种培训班,主要是绘画和乐高还有科学。
绘画是去郊外,延请美院的老师在大自然美丽景色中教授绘画方法。看她小孩画的画,也确实很有灵性。
关于为什么要报乐高班,对乐高那么重视,我这个土包子是理解不了的。反正经常看她发孩子玩儿乐高的视频,别说,用乐高做的那些汽车啊什么的都挺像模像样的。
至于科学方面,我是看她在家教孩子用那些在我看来很专业的实验器材分辨和创造不同的颜色,用边玩儿边学的方式让孩子收获知识。
周末会带孩子去军事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这些地方玩儿。
感觉她的孩子每一天都活的很充实,虽然那位朋友的时间可能都花费在了孩子身上,可感觉她和孩子都觉得理所当然,也乐在其中。
反观我另一个朋友,他还没结婚,当然也没孩子,不过,他们的工作却要经常跟孩子打交道。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很多事在大家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至少小学毕业那是肯定绝对没问题的事。再比如,每一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读书,因为觉得全世界的人都该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是的,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着很多你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事。而且不是个体。
新闻里可以经常看到,国家会给那些贫困地区很多很多物资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在朋友所待的地方也不例外。
他们会经常给那些贫困户发放物资,久而久之,很多人就觉得这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事。
某年,给某贫困户发放了天线接收器,检查组下乡视察,问天线接收器发了没有?那贫困户想都不想,就直接说没发。要不是乡里有登记证明,怕是要掉进麻烦堆里了。
当然也有好的,明知道自己家里穷,可总是热情招呼干部们(在他们眼里,吃国家饭的都是干部),并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客人。千恩万谢国家的帮助。
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们呼朋唤友四处疯玩儿,他们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电视机里看到的那些,对她们来说,是另一个星球的故事。与他们无关。
很多小孩都不怎么喜欢读书,经常偷跑回家,劳师动众的劝回来,没几天又跑了。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读书?在他们眼里,还不如多拣点蘑菇卖钱更实在,可怕的是很多家长也是这么想的。
辛苦的是学校的老师和乡里的干部,一次次上门劝说,一次次用各种方式告诉他们读书的好处。
这两年,这个贫困县出了一个考上重本的大学生,据说,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已经被推荐去麻省理工读研。这个学生可以说是整个县城有史以来最有出息的孩子。为此,他的父母,一对地地道道的农民,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演讲及表彰大会,也得了不少的奖励。
以此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来告诉他们务必让孩子念书,务必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首位。
这样的话车轱辘似的说了又说,念了又念,效果还是有的,只是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不爱读书的照样不爱读书,有什么办法呢?
我经常看那位朋友发的小视频里,孩子们拿着好心人捐赠的书包文具衣服棉被……笑的特别开心。
朋友感慨说,有的时候心里真的堵得慌,看到那些瓜兮兮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点都不关心的样子,心里就火冒三丈,自己一辈子靠国家补助过日子,难道将来还想让孩子也靠国家吗?
我想了想,最后是这么跟他说的,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群体若是都处在相同的环境下,那在他们的眼里,当下的生活环境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它默认的一套规矩和体统。短期内,可能是无法打破这套规矩的。
比如,就以他们乡为例,在他们乡里,据我所知,目前并没有一个靠读书改变了命运的人,所以,读书无用论在他们看来是成立的。
在者,既然是如此贫困地区,那么,他们当务之急想的就是怎么填饱肚子,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好一些,所以,远期投资(读书)是不太现实的,确实也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能支撑将来。
所以,在他们看来,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当下的小钱先赚了,这是能握在手上,实实在在的!
在华美的词藻,美好的幻想下隐藏的赤裸裸的现实。
悲哀吗?肯定是的,在别人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还鼠目寸光的原地踏步着。
难过吗?肯定有的,难过于在有生之年可能还要见证新的一批贫困户诞生,依然拿着国家的补助,依然坚持着读书无用论,或者说,等他们发现,读书无用论是错误的的时候,已经晚了。
朋友重重叹了口气,然后笑着说,我有点后悔来这里了。
我当然只能安慰他,其实也不都是这样的,你看,至少大部分的孩子还是留在了校园里,现在他们还小,所以懵懂无知,等他们接受了教育,长大了一些,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求学的。因为有了沟通外面世界的桥梁,所以更能发现彼此的差距。因此,也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毕竟,时代在进步嘛!你也别灰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东西凭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的,但你至少在努力,这就已经很棒了!
我的安慰不知道是否奏效,但通过这两个朋友,倒是让我自己生起了危机感。
下一代的生活是否能过的好,绝大部份是取决于父母。上进努力的父母就会有上进努力的孩子。所以,人不能真的就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得随时随地努力。这不仅是给孩子一个未来,更是给自己一份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