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未完待续

作者: 指染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13:19 被阅读0次

《原谅我红尘颠倒》

看了过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相对于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还挣扎反抗了这么久,魏达在第一与潜规则交锋时就不得不选择了妥协。这个最初希望持法律之剑斩尽天下贼的热血青年,最终一步一步变成了贼。大堤一旦决口,洪水只会越来越汹涌。为了利益,他费尽心思周旋在同他一样的贼中间,潜规则黑规则信手拈来,失去了自己的底线也失去了做选择的权利。钱越来越多的同时他也感觉越来越荒芜,问自己,赚这么多钱有用吗,蝇营狗苟出卖灵魂有什么意思吗?但他已经停不下来了,他只能在一条道上走到黑。最终他失去理智杀了那个用行贿证据来威胁他的人,锒铛入狱,被执行死刑。

整篇小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魏达杀人后肢解尸体的那部分,而是前面他酒驾不小心撞了一个骑摩托车的菜农,跟交警打了个招呼,于是所有的罪责都担在了那个没有带驾驶证的菜农身上,甚至要求菜农赔修理费,拿走了菜农身上仅有的用来买化肥的330块钱。菜农扶着摩托车,脸上一边流泪一边流血地走了。我想,这人真是从皮到骨都变成了一摊烂泥。

看到魏达被执行死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痛快,不高兴。这样的毒瘤泛滥成灾,掐死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

找了半天结尾,听说有好几个,但只找到了一个。这一切只是魏达做的一场梦。

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都只是一场梦罢了。醒来的魏达,娇妻还在身边,天气也还算不错,他知道了什么是他需要珍惜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峰回路转,估计也是觉得实在是太过阴暗,本应该最公平正义的地方却是毒虫横行。

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关系大于法,这是每一个希望投身法律行业的热血青年所必须面对的事实。

是魏达把我给伤了。伤我的不是他狡诈、阴险、虚伪、贪婪,而是他对一切人和事,都失去了耐心、爱心和恻隐之心。他作为律师从不会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老实巴交的良民刘元昌被人陷害,屈打成招,十年大牢受尽荼毒,他收了人家最后一点钱,从此不管不问。刘元昌还苦苦等着魏达替他伸冤平反,直到他濒临饿死,魏达又告诉他监狱里能给他一口饭吃。等到魏达自己锒铛入狱,还是那个在监狱里继续被人欺、继续饿肚子、睡觉挨着马桶,稍微动一下就被人尿一头的刘元昌,拼死保护着他,替他挨打,给他饭吃,只因为这个律师,曾在残酷的人世间,给过他渺茫的希望。

他酒后驾驶,违章掉头,把一个50多岁的农民撞伤。菜叶上鲜血淋漓,洒了一地,老农脸上淌血,老泪纵横,在他和交警的呵斥和恐吓之下,掏出口袋里一块、五毛的零碎钱,赔偿他的奥迪A6,他逼着人拿出全部的钱——330元,然后,身价百万的魏律师若无其事地一脚油门扬长而去。走之前他没忘了对交警说:下次请你吃饭。

我为这些事情而哭。我不记得多年前成都的陈重做过这样的事情。至少他还有点真心。到了魏达这里,已经完全冷血,完全麻木。不再是有钱人之间的狗咬狗,而是肆无忌惮地伤害所有低下的人,贫困的人,弱小的人。

他唯一没失去的良心,就是对他妈的爱,“我妈静静地坐在坟前,白发飘拂,脸色平静,嘴里轻言细语,正在喃喃诉说。那就是她不愿离开的原因。我的母亲跟了一个终生瞧不起她的男人,他打她、骂她、轻贱她,她逆来顺受,一生未曾怨恨。现在他死了,她也老了,一生已经过完,她无事可做,就常常来这坟前,轻言细语,喃喃地说那些她一生都来不及说的话。”

他讲他小时候看在村里教书的下乡知识分子父亲毒打农民出身的母亲,“不动拳头,不打脸,只在身上狠扭狠掐。我妈不识字,但知道三从四德,全力配合,从来不哭不叫,任他扭,任他掐,咬牙忍着,常常一身乌青,打完了照样扫地做饭,洗衣喂猪。”等到他长大了,一脚把父亲踹开,看着头发花白的他瘫坐在地,满脸流泪指着母亲说:我这辈子,就是让你毁了,就是让你毁了……

我又哭。谁心里都苦。不管是历史的沉重,还是生活的沉重,不管是婚姻的沉重,还是命运的沉重,不管有多沉重,它压下来,你就得扛。

这个叫傻逼的人在法官队伍里独树一帜,不贪不色,甚至于迂腐不化。他似乎永远停止在二十岁,不谙世事,不与险恶的人世同流合污,一片闪亮的赤诚简直要把旁人眼睛照瞎。做一个异类的代价是惨痛的,体制对于一切不能被同化的人采取毁灭的终极手段。

可即便潘志明生活寒碜拮据,即便他如落水狗被人痛打,甚至人人都有余力把他踩在脚下,他的存在还是让人惊慌战栗。

他曾经是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都背弃了自己,唯有他坚守如初、始终如一。体制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的肉体伤痕满布,可是他的灵魂依然坚毅闪亮。这份光亮正是那些早早就缴械投降屈服于黑暗中的人所畏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zl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