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维华讲特许】你的连锁企业如何像沃尔玛那样日增一亿美元

【李维华讲特许】你的连锁企业如何像沃尔玛那样日增一亿美元

作者: 随风去了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0:04 被阅读0次

      实事求是地讲,虽然有的行业的中国企业可能在店面的数量上甚至超过国外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但是总体来讲,中国的很多或多数特许经营即连锁加盟企业不管是在企业的规模、营收、利润、跨国数量、坪效、营销与宣传、企业寿命等各个方面,还是在行业的集中度、连锁化率等宏观方面,都比国外的同行们差得很多。

      知耻而后勇才能振兴自己,盲目地自夸只会把自己杀死。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自揭自短,而绝对不能不知天高地厚地“厉害了我的国!”

      总结起来,中国的特许经营或连锁加盟类企业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和全球发达国家的连锁企业存在着差距,而这些差距也正是我们的民族品牌和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或立即改正的地方:

      1、品牌宣传和曝光度远远不足。

      比如一个小小的问题或许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在网络上,那些著名的国外连锁巨头用baidu搜索其名称的“资讯”时,往往会有超过70、80页或甚至更多的内容,然而国内的企业的数量,甚至有些知名度很大的企业、行业的龙头性企业,在同样的搜索名称时,却只有寥寥的个位数的页面数量,这还不包括其中的重复性的页面。

      2、深度的资讯类内容极少。

      可能得益于众多的学者、专家、高校、研究中心等对于企业的案例研究,很多时候,国外著名企业的相关资料在深度上远远超过国内的企业。

      比如国外著名企业的资讯类内容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企业的经营诀窍、成功与失败经验等可读性非常强的内容,甚至完全地看不出是企业的软文性广告,而绝对就是经典的企业管理、营销等MBA案例。那些看似曝光、解密、解读之类的案例解析,其实正是企业营销宣传的上策,因为通过这些深度的内容,读者可以震撼性地了解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企业文化、供应链、财务、人事等,而这些了解之后的“佩服”“尊敬”“喜欢”一定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品牌宣传和产品或服务的直接销售。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那些企业资讯的很多都是赤裸裸的广告宣传,枯燥、乏味、商业气息浓厚。这些变相的广告性软文在如今广告借助互联网已经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时代,多数时候是让人反感的,尤其是在和那些深度解读的国外企业的资讯相比较之后,就更加显得层次非常的low。

      3、不注重社会效益或公益事业。

      没有人否认或不认可企业的逐利性,然而对于利,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而不能像一些愚蠢无知短见者提倡的所谓万利连锁那样,仅从名称上就完全地歪曲和严重误导了企业以及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取向,违背了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的基本运作原则和方向,这是毒杀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阴谋。

      事实上,当你一心逐利的时候,你可能得不到利;相反,当你一心追求价值和社会公益的时候,由此而带给你的财富可能是源源不断。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之秘,亦在于此。道可得利,利未必得道。

      比如在疫情期间,当麦当劳、沃尔玛等企业捐钱捐物、同心抗疫的时候,国内的一些大牌连锁企业却在把一颗白菜卖到了69元钱、把口罩卖到了上千元,等等。高下对比、优劣相校,其结果就是天壤之别了。

      对于特许经营企业而言,你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确保你的加盟店有最大化的成功率,比如按照我的“维华加盟指数”的要求,你的所有加盟店的成功率最少要在80%以上。

      4、家族气息浓厚。

      或许是骨子里的继承和遗传意识,国内的一些企业非常喜欢或事实上也已经有很多这样做了,那就是把企业作为自己传家传代的自留地,有的企业甚至从董事长到总裁到副总到库管到司机,都是自己的儿子女儿或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这些裙带关系的人进入到企业里的危害可能是相当大的,比如会因影响其余职场人士的上升通道而极大地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接班人的能力欠缺会直接毁掉一个集体努力造就的企业或品牌,企业里的小帮派非正式组织林立,企业决策前中后的小道消息遍布等等。

      如果正确理解和运用,家族企业本身并不是多大的问题。但当企业的多数核心人员都是一个家族的带有血缘关系的人把持时,你让企业里的其余职业人士没有想法,那是根本不现实的。因为大家都在问的一些共同问题就是:你的那些家族里的人,甚至一些20岁刚本科毕业的学生就直接担任大集团董事长或总裁,他们的能力真地比在企业里打拼了几十年的职场老手更适合吗?我们除了给你老子打工,还要子子孙孙地为你的子子孙孙打工吗?职位的晋升难道不该考核资历、贡献吗?等等

      5、过度打造老板个人IP。

      适度的包装、打造老板或创始人的IP,企业可藉老板或创始人的丰富经历、个人魅力、传奇等获得同步的品牌价值提升。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这个方面明显地过度了,比如一些明显的形象、技能等非常差的老板或创始人却进军娱乐圈并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唱歌、拍电影等。这些过度打造其实是对企业形象、品牌等的伤害,因为大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既然它们在唱歌、拍电影上都这么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所以它们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一定是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所以其卖假冒伪劣的产品就是正常的事情了。而一旦这些创始人自身出了一些问题,哪怕是私生活的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股价下跌、商誉降低、团队离职等。

      有谁知道阿尔迪(奥乐齐)的创始人低调到甚至很多社会大众都怀疑过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故事呢?

      6、好大喜功。

      很多企业发展的还不怎么样时,就开始大吹特吹万店连锁、跨国经营、在纳斯达克敲钟,而不是沉下心来搞研发、做品质,这些企业的结果往往要么是因为数量损失了质量,要么就昙花一现地消失了。

      试想,当年和现在或许还有未来那些声称要做中国的优衣库、沃尔玛、麦当劳、超越星巴克的企业们,还有几个存在?即便存在了,也是丑闻不断,比如某酒店连锁的卫生、客户信息泄露、强制消费者入会、给提建议的消费者在后台做标注等负面新闻不断。

      反观国外成功的连锁企业,其资金和精力几乎都大量地用在了企业的不断创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研发上,相比国外的企业,国内的很多连锁企业都会有相当惊人的费用比例花在了营销上。

      成功的企业多是为了卖而做好的产品,失败的企业多是为了卖而卖。

      7、把上市作为目的和不是企业发展的工具。

      很多企业一开始就声称要上市,甚至不惜为此烧钱、补贴和提供劣质产品以扰乱市场或实际上在以劣币驱逐良币,但是其上市的目的却似乎只是借此敛集资金或甚至割韭菜或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上市。这种击鼓传花的资本变态心理和做法完全违背了企业上市的初衷,严重地毁损了上市企业的名声和广大投资人、消费者的利益,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8、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上不够。

      比如星巴克之类的企业会在总部有几百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和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上的通过自媒体、社交软件、评论来的消费者留言、建议、批评、评价等进行回复和互动,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虽然只是几亿分之一的消费者,却受到了重视。

      反观国内的很多连锁企业,只是一味单向地对消费者填鸭式地灌输企业的广告、宣传等信息,在互动上很少。他们多数时候是在说,却忘记了听是最佳的维护客户的方式之一。

      9、误以为互联网就是高科技的全部。

      一提到企业需要使用高科技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第一反应是理直气壮地回应其已经采用了,比如“互联网+”“数字化”“线上线下”“ERP”等,高大上一些的还会告诉你他们使用了AI、VR,或者根本不懂其实质但也附庸流行地声称使用了区块链之类。

      连锁企业的高科技远不止这些。比如对于店面而言,从你商圈调查、市场分析和选址开始,一直到使用的装修材料和技术,一直到你使用的新能源灯、机器、设备等等,都有或应该大量的高科技存在。最起码,包括你的企业的供应链条上的供应商、加工制造、分销、商业模式、终端店面等环节,或者说,从你的产品原材料还处在农林渔牧阶段的时候,你就应该积极、高度、大范围地使用现代科技,而绝对不只是弄了个APP、在抖音上搞了个没几个人看而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的抖音、或者是用了一个会说几句人话的简单机器人,就误以为自己已经打通了高科技。

      10、深陷社会培训师的陷阱。

      自从成功学的一群大忽悠在中国成功地骗取了广大社会大众的钱而只是使得它们自己“成功”之后,中国其实就一直在盛产一个东西,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咖、教父,这些所谓的社会上的大咖、教父基本上都是一些有名无实的文盲和骗子。

      任何明智的企业人都必须认识到,任何社会上的培训师,其知识的碎片化、过时化、错误化、没有普适性的个性化、短视化、抄袭化、非前沿化、经验化等致命伤其实都被其舞台化、表演化、庸俗化、二人转化的所谓授课给掩盖了。

      在同类领域,这些社会讲师的所谓知识根本不及重点大学的教授们的万分之一或更少。如果可能,你最好去读重点大学的MBA或类似课程,或者更简单的,去听大学教授们的课,社会培训师的课程最多只能作为你学习知识的辅助或郁闷想娱乐时的消遣。

      其实,社会培训师们自己也认可这个道理。比如,它们一边在疯狂地歪曲诋毁大学教授们“学术派”的同时,一边又性格分裂地拼命到不惜作假或甚至花钱购买来让自己的名头附会上“特聘”“客座”讲师或教授之类,其实,你去问问那些大学,有几个大学正式给社会培训师们颁发这类证书了呢?

      11、缺少百年老店的追求。

      一个极端但却在中国的当下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在特许经营领域,之所以会产生一大批“快招”项目,就是因为这些严重丧失社会公德的群体其实就只有一个做特许经营的目的:捏造一个根本不成立、不规范的骗子项目,然后圈了钱,然后跑路或继续捏造下一个或下一批项目。

      除上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先是玩命地发展加盟店,然后藉此吸引包括上市筹集在内的资金,然后果断地关掉大批可怜的对未来曾经充满憧憬的加盟店,最后毅然决然地把企业卖掉,或甚至卖给外国资本。这个,其实是隐藏的恶意圈钱。

      但无论上述的哪一种,它们从一开始就不想做百年企业,当然,它们也没有做百年企业的半丝能力或道德。

      12、没有把特许经营作为一门科学。

      很多企业在设计特许经营费用、设计店面面积、制定开店数量、规划直营和加盟等16种店面形态、选择商业模式、规划战略或定位等的时候,依然延用的是以经验或抄袭、模仿为核心的定性的拍脑袋的方法,而根本不知道、不会用定量的科学计算方法。这个是中国的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企业做不强、做不大、做不久的最根本原因,没有之一。

      加之社会上的大咖、教父们太多,它们传递给企业的又绝大多数是错误的知识内容,所以除了已经做特许经营的企业并不怎么成功之外,更可怕的是,那些对于特许经营的误解、歪曲更是伤害了一大批企业,所以,我才在我的《你,其实并不懂特许经营》这个课程里列出了一大堆的关于特许经营的误区,包括加盟不如直营赚钱、互联网会让实体店消亡、加盟不如直营好“管控”、“双轨制”、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一种、特许经营就是整店复制、先有品牌再做特许、标准化就是SOP、特许经营只在第三产业等等。

      我早在2000年时就提出并陆续构建完整了“特许经营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和各部分知识、实战技法。中国的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去系统而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零散、碎片地学习、实践和领悟。

      13、小富即安的心态。

      很多企业,或者严格地讲是个体户或最多能称之为稍大些的个体户,一旦创始人有了不错的房子或甚至别墅,有了不错的豪车以及每天持续的不菲的收入,其斗志和野心就会慢慢回归平淡。甘心做区域或小区域之主的心态是严重不利于民族的强大与振兴的,更不利于中国民族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其实,还有更多,我在以后再不断地为大家分析更多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维华讲特许】你的连锁企业如何像沃尔玛那样日增一亿美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bv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