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要就是介绍武则天,吕雉和慈禧等人,是如何一步步掌握实权的主要从她们的出身,家庭,和性格方面来介绍她们,然后性格方面主要突出的是武则天和吕雉的残忍,吕雉对戚夫人实行人彘的处罚,但同时她也没有放过其他妃子,也都没有逃过吕雉的毒手,但是她却放过了薄姬,让她们母子团聚。 武则天更是心狠手辣,她为了掌权,不惜杀害自己的儿女。然后,就是她们三人掌权后干的工作了,她们也为国家做了不小的贡献。所以,我很崇拜这些女政治家掌权的人,她们的身上不仅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有着别人的骂名。她们都值得我们崇拜。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女政治家,大家都会想起几个不得不提的女人,比如武则天,吕雉和慈禧太后。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3]。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4]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综上所述,是武则天,吕雉和慈禧太后的生平。那么她们三个之所以可以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是为什么呢?她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呢?
武则天,出身新贵,其母能“明诗习礼,阅史披图”武则天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入宫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建立的周政权存在晋南北朝大动荡之后,民族融合的广泛和持久,给中国封了16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页。唐代是一个比较开明、开放的社会。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便形成了唐代特有的“闺门不肃,礼教不兴”也同时影响了吕后和西太后,她们也开始不择手段,残酷打击,推行恐怖政策。
吕雉的家境比较殷实,父亲吕公擅长相面,心怀宽广,人称吕公。眼光高,演的理工很有远见,看上了身份低微,家境贫寒,口出狂言的刘邦。刘邦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典型的农妇。吕公不顾妻子的反对,执意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为妻,而且还郑重其事的送上一份厚礼。果然,刘邦转战南北,登上了皇帝宝座,而吕雉就是刘邦的原配正妻,也是汉代第一位皇后。他先后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
这位太后是叶赫那拉氏一族的人,清代的皇太后,也就是咸丰皇帝的皇妃,亦是同治皇帝的亲生母亲。慈禧在入宫之前,家世也是相当得不得了,是正儿八经的满族八旗女子。她出生在京城满洲镶蓝旗中,这家世世代代都是官员,是绝对的世袭世家大族。 公元一八五二年,进了皇宫做妃嫔的慈禧被封为懿贵人,后来渐渐的依次册封成了懿贵妃。等到当时的皇帝驾崩之后,他的孩子统治承袭了皇位。于是,顺理成章的,慈禧也被尊称为了“圣母皇太后”,她的出身也随之抬入了上三旗之一的“满洲镶黄旗”。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是有原因的。从长春宫院内戏台看长春宫。慈禧刚入宫时就住在长春宫。一是姿容超群,美貌无双。她是天生丽质,无与伦比。 二是聪明伶俐,善体人意。智慧卓荦不凡,性格机敏善变。这为那拉氏邀得专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契机。
下面再说说吕雉和武则天为什么可以拥有这么大的权利,就是因为她们都是心狠手辣辣之人,只要有人妨碍了她们的事,杀无赦。
虽然刘邦称帝后身边女人无数,但始终不敢拿吕雉怎么样,在吕雉面前也是毫无脾气的。而戚夫人则是刘邦最宠爱的小妾。
可是什么原因让吕后那么恨戚夫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戚夫人触动了吕雉的底线。刘邦因为宠幸戚夫人,继而认为吕后之子刘盈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个性作风,而戚姬得到宠幸,经常跟随刘邦到关东,她日夜啼泣,吹枕边风,要让刘邦下定决心废黜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好几次险些眼看刘如意要取代刘盈成为太子。所幸大臣们认为刘邦因爱废立,故不支持刘邦易储。在这种高压情形下,刘邦不得不停止这起因爱废立太子。
第二,戚夫人个性太过于张扬。刘邦的其它妃嫔与吕雉的关系虽说不是很好,但也不至于像戚姬这样。戚夫人在刘邦众多女人中算是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喜爱,并且戚夫人又不善于低调隐忍,处处得罪了吕雉而不知。
第三,觉得是女人的醋意吧。据史记记载,吕雉年纪大了后,刘邦常常不带着她玩,她非常想见刘邦,但机会却越来越少。因此,刘邦死后,吕雉将多年间积蓄的恨意和怒火发泄在戚夫人身上了。
吕雉费尽心机地保住了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直到62岁的刘邦在长安长乐宫去世,这一年,她已经46岁了,她的儿子刘盈即皇帝位,为汉惠帝,时年6岁。吕雉以太后身份,手握生杀大权,第一个收拾的就是自己恨之入骨的戚夫入:她先以烈性毒酒,杀死戚夫人3岁的儿子赵王如意。让戚夫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彘。
性情儒弱的汉惠帝刘盈,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了一团奇怪的东西,有血有肉,感觉十分惊恐,一时吓得面无人色,侍从小声地说:这是人彘,是戚夫人。刘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白之后,气恨地大叫:这不是人所干的事啊!儿臣身为太后的儿子,再也没有脸面治理天下了!从此,皇帝一病不起。大约一年多的时间,皇帝真的不理朝政,终日纵情酒色。不久,早已心死的皇帝病死于未央宫,年仅23岁。
从此以后,吕后就开始独揽大权,但是戚夫人惨死的景象和儿子的脸时常缠绕在自己的梦里,但这并不能左右她的决定,她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利决定打破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禁令,大封诸吕。
唐太宗死后,武媚娘(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嫔妃,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武媚娘和白马寺的和尚冯小宝勾搭成奸了。
武则天为了皇权,把自己亲生的四个儿子杀了两个,逼疯一个;扼死了亲生女儿,唐高宗李治还有四个儿子不是武则天所生,其中一个早死,剩下三个全被武则天整死。被封为许王的素节,好学自强,得到唐高宗喜欢,也就招来武则天的嫉恨;被放逐外地,禁锢终身,最后被押解回京城,至龙门驿被缢,年43,葬以庶人礼。
武则天杀了四个亲兄弟,杀了一个亲姐姐;把皇后和淑妃砍去手足,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而死;将李唐宗室几乎一网打尽,几十家被诛。世界上有哪个女人象她这样毒?
更恶劣的是,女皇利用酷吏,大兴冤狱,手段之毒,旷古少有,数十万人被害死。武则天发动告密,酷吏竟使用向脑中打入木楔、锅煮等酷刑。酷吏来俊臣编写《罗织经》,阐述罗织罪名的绝招,来氏所破千余家。酷吏王弘义杀了200多无辜之民,武则天又令他审理王安仁谋反案,安仁不认罪,王弘义就抽刀割下了安仁父子的头颅;回洛阳途中,司马毛公设宴款待,因话不投机,王就把毛公的头颅斩下,用枪挑着首级进入洛阳城。一次,酷吏万国俊到岭南调查谋反之事,他逼老百姓自尽,百姓喊冤,他就把人赶到水边,斩杀了300余人。后来,刘光业等人到剑南、黔中处理流放人员,见万国俊被赏识,便也随意杀人,刘杀700余人,王德寿杀500余人。
说到吕雉和武则天残暴,但是慈禧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其实慈禧也并非不想称帝,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没有称帝。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等级之间的隔绝是非常严重的,这种秩序非常严格。从汉朝起,历史中一直强调的三纲五常就将女性狠狠地压在了社会的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宋代之后又一次的下落,并且理学这一新的思想体系出现,在它之后便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封建礼教系统。
于是,在清朝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一折极端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中极为流行。因此,这种轻视女子的社会风气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登基称帝的最大舆论和心理障碍。
第二,到了清代后期,我国五千年来逐渐完善的中央集权专制在这时达到了最高点,这一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却也减慢了中国近代进步的步伐。那时候已经不再拥有世界强国风度的中国是封建落后的,是任人宰割的。
西方列国的势力对我国的干扰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国内各地人民反抗清廷的斗争也越来越多。满族人的统治在这个新旧交迭的时代显得格外微弱。
第三点,在这种黑暗压抑、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应对手底下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都来不及,搞的是身心俱疲,自然也没有什么心思和精力去给自己穿上皇袍,登基称帝。
而且,在这之后不久就发生的由于鸦片引发的战争,它在封锁国门之后首次打开了已经很长时间不曾开放过的大门。随后,一张接着一张的让国人脸面扫地的条约接连签订,已经完成近代化的西方国家的疯狂压榨和掠夺,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应对不及。
除此之外,封建帝制和中国长久存在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在全世界迈步向文明的浪潮中显得尤为扎眼,这种不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落后的历史残留物势必会被时代淘汰,被人民推翻。也正因为这样空前绝后的社会背景,慈禧太后称帝不会再有人买账了。
以上就是为什么慈禧没有称帝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和慈禧太后一同幕后执政的还有一位太后——慈安。两个人一起掌握朝政,虽然看起来两人其利断金,但是在权力争夺之中,两个人之间的钳制和制约自然不会少。太后慈安为了自己的安危,还有只挂了个皇帝名的光绪,这两位核心人物为了压制慈禧也是不可能让她戴上皇冠,当皇帝的。
在前面我们一直都在说她们怎么残暴,但是她们之所以能称帝,当然是有功的人,不然怎么可能当上一国之主。后面我们主要来说一说,她们是如何管理朝政的。
先从武则天说起吧。
1、 发展科举,重用寒门
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2、任用酷刑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3、经济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4、军事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 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
吕后在即位后,也立即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封王陵为丞相,因为当时刘邦想费立太子的时候,只有周昌和王陵站出来反对,吕后感激王陵,掌权之后,就封了他为丞相。
吕雉掌权后,其他的妃子都死了,可唯独 薄姬安然无恙 。 薄姬原本是魏豹的姬妾,有算命的相士就曾说过薄姬将来会是天子的母亲,这个说法还一度让魏豹而膨胀,认为如若薄姬是天子之母,那他必然就是天子之父了。只是魏豹的天子梦还没有做醒的时候,就被刘邦的讨伐给打醒了,所以在魏豹倒台之后,其后宫所有姬妾美人都被带回汉宫做宫女,而薄姬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薄姬入汉宫之后始终都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甚至是连刘邦的面都没见到过,薄姬还因此被同样出自魏宗室的两位曾经的好朋友笑话,但也正是这样薄姬才获得了侍寝的机会,因为刘邦在无意中听到了薄姬被人耻笑,觉得这个女子甚是可怜,所以就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一夜宠幸了薄姬。但事后也就把本就在众多美姬中资貌平平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净,但是薄姬却也很幸运了,不久后就发现怀上了身孕,并低调的产下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刘恒了。虽然薄姬没有刘邦的宠爱,但自从有了这个儿子,也让薄姬从此有了一个念想,所以也就安安静静的在后宫中抚养儿子,不去参与后宫中的那些无奈的纷争。
她不被杀是因为,她从来不受宠,所以吕后觉得她不是个威胁,没必要杀她。 她主动向吕雉请求离开汉宫,去到儿子代王刘恒的封地去,并且向吕雉承诺,这辈子都不会和儿子再回到汉宫里,不会威胁到她的地位, 这时,吕后的愤怒也发泄的差不多了,所以,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武则天是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大周。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另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到显庆四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了。
由于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像唐高宗久诿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 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看来,武则天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史记》中司马迁是这样评价吕后的:“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雉虽然对功臣、宠妃、皇子大开杀戒,但仔细分析,其实都是有所保留的。比如刘邦的另一个女人薄姬,吕雉对她就非常公正,甚至还有些敬佩之情。 在薄姬过世后,吕雉曾下旨,让薄姬的儿子刘恒到赵国担任赵王,但刘恒以为家母守孝为由拒绝了。吕雉从此再也没有强迫过刘恒。
吕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 她有气魄, 有政绩。在中国历史上,喜欢玩权力、搞政治的女人很多,但真正玩出点名堂搞出点气候的,择其要者,不过就两三个,而吕雉就是其中之一。
吕后是一个守护自己儿子、家族利益的女人,可是说在这方面她是狭隘的。但是她依旧是有全局观和处事果断的人,可以说很好的为刘家守住了江山,否则汉惠帝那尿性,随便一个分封的诸侯王都能把他干了。
所以我个人还是非常敬佩吕后的,一个女人可以做到像吕后这样的真的是很辛苦,非常不容易,所以,吕后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治家。
慈禧太后的一生一共经历了五次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是1840年,当时慈禧太后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他已经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再到后来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都是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因此,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与她有很大关系,因此后人对她的印象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慈禧太后曾主导过由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负责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培养了一大批留学生,废除了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明确禁止鸦片。虽然说洋务运动是由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具体负责,但是还是由慈禧太后主导,她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长期执政的女性,她非常有政治手腕,极善于各个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能够很好的维系着自身的绝对权威。慈禧太后当政期间,清政府面临着中国内部和西方列强的种种威胁,但是她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实施了很多举措,这些举措在当时来看,应该是合理的。百日维新过后。慈禧太后认识到此时继续维持帝制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开始改变官制,废除科举,禁止妇女继续缠足,开始大力兴办新学学,开始重视教育,派人出国留学等等。
我感觉慈禧太后太后一个女人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中国的女政治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