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了,兵荒马乱的半年,但又不知道瞎忙些什么,有些讨厌这样的生活,想要改变,想要挣脱,愿自己能时刻保持好奇,时刻不忘思考,正如今天听到的一句话“一生纯爱善良,不忘爱与自由”。
所以,我回来了,动笔写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也许这会是一个新的出口,让沉迷了堕落了好久的我重新找回出发的勇气。
敲下题目就有点觉得矛盾了,因为缘分都“妙不可言”了,还怎么言?但是我总会找到一个理由来证明还是能言的,不能言其面,那就言其点,不能言其根,那就言其表,反正我都要写了,总要写的嘛。
为什么突然想写缘分呢,因为这几天遇到几件事,并且由这些事情延伸出去,会让我无论遇到什么都会联想到这上面来。
第一件事呢,就是我特别好的朋友终于碰到了一个特别心动的男孩,相识于知乎评论,缘起于知乎头像,然后让一南一北的两个人产生了联系,并进一步有了些许的化学反应。这不是我身边朋友的第一次,另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与她的前男友是在豆瓣上认识的,虽然成为了前男友,但是两个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却很甜蜜。而二胖是我身边发生的第二次,只是平台换成了知乎。
我一直对网络相识到朋友这件事持偏消极态度,不能说完全排斥和拒绝,但总不能说服自己相信或者亲身经历一下。因为现实世界中我们都无法真正看透和了解一个人,更何况是充满极强隐蔽性和装饰性的网络。首先从照骗开始,各色发达的自拍神器,在不用P图的情况下就能拍出比本人更白、更瘦、更好看的照片,而聊天也是一件极具有趣的事情,我们应该会在生活中见过一类人,那就是网络聊天和现实聊天完全不一样,可能网络中侃侃而谈,现实里却沉默不语,或许现实中文静谨慎,而网络中却很嗨很活泼,各类表情包呀,各种梗呀。但因为现实中还是认识的,所以不太会被网络中聊天的感觉所蒙蔽,那纯粹网络聊天呢,这就不好判断其真实性格和聊天内容的真假了。再就是朋友圈啦,有一个传播理论叫拟剧理论,通俗说就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朋友圈就是一个演戏的好平台,不可否认,有些朋友圈展示的就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但是总不能否认个人意识的注入,无意或有意,总会有些存在,因为发朋友圈都是有缘由的,而缘由后面就包含着某种目的。那目的多了,朋友圈就会变成个人理想形象的打造平台,我想给别人呈现怎样的自己,那我就尽量选取符合这个形象的内容进行发布,时间久了,就成为惯性了。
但为什么我不排斥网络交友呢,甚至会被朋友的故事而打动,因为缘分。我的两个朋友都是因为相同的爱好而结识了另一位朋友,偶然的时间节点,然后因为一点小小的相似开始了慢慢发现更多相似的缘分,这种感觉真的挺好的。
另一件事呢,就是从入大学开始就听的师生恋故事,终于在这个结婚盛月里举行了婚礼,看到婚礼现场的照片,看到一直活在各种八卦和传闻的男女主(师生)穿着礼服彼此对视欢笑,那一刻正如同样听了好几年故事的师哥所说“我又相信爱情了”。不再猜想这五年多(甚至更久)两个人发生了什么,也不再去猜测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啊,婚姻本就是冷暖自知的事情,但幸福的是这个故事是一个happy ending。这个故事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有些事情特别是口口相传的八卦,是不是已经掩盖了本来的样子呢?
再就是我看了一部电影,虽然耗费了两个小时让我有点小小的罪恶感,但还是值得的。一部老片子啦,《电子情书》,不过还是英文名更有意境《You've got mail》,哇,读这个名字都觉得浪漫。这个电影故事就是特别普通的爱情套路,浪漫轻松,但是就是那种暗含的情愫特别吸引人。很巧的是这个故事就是讲网恋的,但当时的网恋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双方的联系就只是邮件,没有朋友圈,没有头像,所以无法看到对方的样子,更猜不到对方的职业等等个人信息,纯粹的聊天与交流,所以那种等待邮件来的感觉更让人心动。恩,Happy ending,并且是以男主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网络的样子,所以这个很好。
所以说缘分呢,就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啊,有时候就恰好在那个时间点,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情而相识,晚一会早一会都不行。就像我们每天擦肩而过的人们,为什么就是这个人呢,为什么和这个人相背擦肩而过,而和另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就会有1秒的对视呢,这就是缘分的奥秘,或者说是时间的奥妙。但我又会想,这些缘分是偶然么,是不是也是好久的事情积淀与积累来促成这个美好的邂逅呢,就像我的朋友与同喜欢库里的人相识,像第一届的学生与老师的结合,像电影里的同样开书店确实完全不同理念甚至敌对的男女主呢?
不可言的缘分,还是洋洋洒洒说了这么些,就到这吧,只能到点,只能写表,因为我还没有碰到让我觉得妙不可言的缘分,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