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区,一个在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名字,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回忆。
我在这里生活了20年,从出生到工作。后来搬家了,倒也离得不远,每天上下班都可以路过这里,有时候也从小区穿过,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三区,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它,因为这它可爱的昵称。这里的楼房年龄比我大很多,都是上世纪5、60年代的苏氏建筑,尖屋顶、砖混结构、屋里是木地板,屋子空间也大,在当时是相当好的条件了。后来,我们的国家慢慢好起来了,三区也逐步改造,临街的一些房子改建成11、2层的高楼,但也许是资金还是什么的问题吧,大部分的老楼都没动,只是做些加固的措施,一直沿用至今。我觉得挺好的,起码留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不知它能存在多久。我们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基本都是三区的,连我们的班级都是3班。改造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搬走了,也有的搬走又搬回的,现在,还住在这里的不多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三区里有个石台,很规整,大小也合适,中间码上几块红砖,于是它就成了我们这帮发小儿的乒乓球台,玩儿是争皇吧,输的下,赢的继续,球技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杨树叶子落下来以后,我们的游戏就变成了拔根儿,挑那些叶茎粗点儿的,一人儿一根儿互相拔,看谁的结实。为了这个游戏,我们竟研究出了各种能让根茎变结实的方法:可以用盐水泡,但不能泡得时间长了,否则会烂;也有把根儿放在鞋里的,慢慢的,根儿的颜色就变深了,于是就跟结实,有的能连续作战都不断。现在想想,那时候我们都不怕膈脚么。。。
建新楼的时候,院儿里堆了一堆砂子,这又变成了我们的战场,“攻城”游戏玩儿的不亦乐乎;挖地下管线的时候,我们变成了探险家,钻进管道井里穿梭。。。至于拍洋画、弹玻璃球什么的,都是保留的项目了。
走着走着,我发现已经走出了三区,回头看过去,它就在那儿,离我好近,但我现在终究只是路过。三区,你会一直在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