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作者: 愿你如夏日清凉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17:10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出了很多年,早几年买了纸质版,现在已经不知道遗落到哪里去了,这次看的是电子版,书很薄,不到200页,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

    虽然这本书写的比较早,但里面有很多内容至今都很受用,对我的启发也很大,我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理解意思记录下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会不定期的更新读书笔记,求关注哦~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注意产品将被用来做什么。用户体验是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因素,即产品如何工作,而这一因素恰恰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们既要知道我们的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也应该要知道这个产品是如何工作的,前者暂时理解为给谁用,用这个做什么,后者可以理解为是如何使用它,只有知道了它的用处,并且知道如何用,最好是很好用,才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

    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虽然这有时对用户体验具有很大的影响)。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的,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无论什么产品,用户体验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但却非常重要。
    书中一开始的例子:某个人因为早上手机闹钟没有响,导致没有按时起床,因为起床晚了,所以没有办法认真研究咖啡机为何不能用,但其实是因为这个人在匆忙的时候,按钮没有使劲按下去,所以咖啡机没有出咖啡,那如果这个咖啡机在按下按钮的时候有“滴答”声,而这次没有使劲按下去,也没有听到“滴答”声,就能很快知道为什么咖啡机没有出咖啡了,按下按钮时的“滴答”声似乎无关紧要,但如果这个声音决定了你是否能喝到咖啡,那么它就变的很关键了。
    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一些细微之处,即使知道这个地方其实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都可能最终没有去改变。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产品总是让用户觉得很麻烦、很难用,用户肯定就不想再使用这个产品,甚至对这个公司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

    面对大量的选择,用户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决定哪一个产品功能会符合她的需求。


    当我们在使用一个产品的时候,会不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某个功能翻遍整个产品的页面也没有找到,而换另一个人来找,可能很快就能找到,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太low了,我找了半天,人家一下就找到了。
    2,用一个产品来做某件事情,填内容、上传照片、选择某个类别,要重复四五次才能真正成功,特别是很着急的时候,自己在那懊恼、烦躁的骂自己,怎么那么手欠,总也选不到自己要的那个一项,总会忽略了某个必选项。
    像上面这样的情况,说不定不止遇到一次,很多时候用户可能责怪的都是自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觉得是自己笨,特别是那些对电子产品不熟悉的用户。
    一个产品,没有按照他们所期望那样去运作,这不能算是用户的错。

    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都是为了确保用户在你的产品上的所有体验不会发生在你“明确的、有意识的意图”之外。这就是说,要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


    设计用户体验的五个组成要素:

    表现层:你看到的界面,由图片、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或按钮可以点击,然后执行某个操作,完成某件事情,具备某个功能,例如:上传照片,添加产品到购物车中。还有一些展示用的图片或介绍性的文字。可以理解为图片的样子、文字的大小、颜色、按钮是样子。

    框架层:导航条、菜单、按钮、表格、图片、内容。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可以理解为页面的排列方式。

    结构层:框架是结构具体的表达方式,它确定了页面上各个元素之间交互的位置。而结构层可以理解为从A页面到B页面,B页面再到C页面的业务流程,各个页面之间的交互逻辑。

    范围层:可以理解为产品具体要做哪些功能,例如银行的APP可以用来转账,可以记录你所有的转账记录,可以转账到其他银行,可以定时转账,可以记账本,还要可以购买金融产品。

    战略层:可以理解为老板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他想从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能用这个产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例如解决用户挂号难的问题,专门买卖二手货的产品,了解汽车资讯的网站。

    自下而上地建设
    这五个层面: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提供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屏幕快照 2020-04-14 下午4.16.58.jpg

    每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一层来决定的。当我们做的决定不是上下层保持一致的时候,项目常常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交付时间会延迟,开发团队会试图把各个不匹配的要素勉强的拼凑在一起的同时,费用也在开始飞速上涨。更糟糕的是,这样的产品上线后,用户要么痛恨它,要么根本不买账。

    不要在设计稿都出来了而框架没有定好,在业务流程、交互逻辑都没有定好的时候,框架的交互图就画好了,不要在功能范围都没有定好,就画完了交互图,不要在具体战略目标都没有定好,框定好了功能范围。


    网站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不是技术,也不是用户体验,是在开始做之前没有人试图回答下面两个非常基本的问题:
    1,我们要从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2,我们的用户要从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能描述出企业的产品目标。
    第二个问题则提出了用户需求的问题,这是来自企业外部的目标。结合内外两者,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就组成了战略层,也就成为我们设计用户体验过程中做出每一个决定的甚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用户体验项目在开始之初对于最基本的战略层并没有清楚与明确的认识。

    当网站目标无法用口头表达出来时,对于应该如何完成项目,不同的人就经常会有不同的想法。而正是因为这样,导致目标不一致,方向不统一,最终项目进度慢,问题多,成本高,甚至整个项目半途而废,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非常明确项目目标,并且要把项目目标描述出来,要足够明确、请楚、简短、易理解,要让参与整个项目以及跟这个项目相关的所有人都知道,并能记住它,达到让整个团队的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我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 —— 认为我们正在为理解用户做产品,这个理想用户就是“某些像我们一样了解这个产品、熟悉这个产品,按照我们理解的方式去使用产品的用户”。但其实,我们并不是在为自己而设计,而是为其他人设计,而如果希望“其他人”喜欢我们的产品,并使用我们设计的东西,那就一定要了解“他们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他想通过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当我们抛弃了以自己为立场的局限,才能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正在设计的东西。
    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测试的重要性,因为在创建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具体的交互逻辑、业务流程,我们知道如果要完成某件事情,先进入A页面,点击某个按钮,再进入B页面,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再进入C页面,填写完需要的内容,点击提交,成功了。这个流程对于我们来说,太轻车熟路了。而对于“其他人”,当他们第一次拿到这个产品,要完成同样的事情,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会做什么,也会很顺利吗?会像我们一样轻松的解决问题吗?我想这大概是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思考的。


    用户细分
    我们将用户分成更小的群组(或细分用户群),每一群用户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有多少用户类型几乎就有多少方式来细分用户群。
    市场营销人员通常依据人口统计学的标准来划分用户: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等等。这些人口统计的数据概况可以相当粗略(男性:18~45岁)也可以非常具体(未婚、女性、大学毕业、25~34岁、年薪20万)。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或类似的问题来思考细分用户群:
    1,用户对技术和网站本身的观点。
    2,你的用户每周花费多少时间使用网络?
    3,计算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吗?
    4,他们喜欢跟技术打交道吗?
    5,他们总有最新和最好的硬件,还是他们每5年才买一台新计算机?
    用户细分将全部的用户划分成较小的、有共同需求的小组,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在对用户群开展了一些研究之后,你也许需要调整细分用户群。举例来说,如果在同一组用户里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组不同需求人,那就应该把他们分开成两个不同的组,如果发现两个组的用户需求非常相似,那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合并到一个组。细分用户群只是一种用于“发现用户最终需求的手段”,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得到和“用户需求数目”一样多的细分用户群。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人群,了解这些用户群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去区别对待,以使不同群本的用户体验都非常良好。

    卡片排序法:测试参与者一迭索引卡片,每张卡片附有信息元素的名字、描述、一张图像或内容的类型。然后测试参与者根据小组或类别,依据自己感到最自然的方式将卡片排序。通过分析他们卡片排列的结果,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网站信息的看法。

    创建人物角色,有时也叫做用户模型、用户简介或用户画像。你可以让用户变得更加真实。人物角色能代码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特。通过面孔、名字、在细分用户群时了解的信息资料与他们关联起来(年龄、学历、生活习惯、职业、兴趣爱好、社交习惯等等)。人物角色可以帮助你确保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

    企业微信截图_4455448a-6971-411c-9968-99ad6f445d7e.png 企业微信截图_576ea965-18be-40b4-ac59-7d7fb111a0b8.png

    这些人物角色信息可以打印出来并贴在办公室周围,这样当我们要做决定时,可以先问自己:“那会对Janet有用吗?Frank会有什么反应呢?”人物角色能帮助我们在前进的每一步都时时记着用户。


    在拟定决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忽略那些天天跟客户打交道,离客户最近的人,其实没有人比那些每天跟客户交谈的人更明白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里,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战略文档(或者需求文档)不是以内容多,事事都详尽描述才好,能够明确的表达意思,内容简洁,方便传阅、浏览,总结清晰到位才是最好的。当要让看文档成为团队的厌烦的事情。因为这份文档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设计师、程序员、信息架构师、项目经理等)明确我们正在的事情,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项目一旦确立,需要制定工作流程、日程安排、里程碑,要让成员看到项目的进展情况,当前进行到哪一步,什么时候上线。在这个过程,不能出现总是加需求、改方向的情况,如果总是在变的话,没有人知道项目什么时候才结束,所有事情都可以拖一拖,或者找一些其他的原因,最可怕的是,项目总是无法上线。
    我们应该汇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员或不同类型的用户代码来进行头脑风暴会议,可以是一种打开设计者思路、让他们考虑以前从未想到的可能性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让开发人员、客户人员、营销人员坐在同一间会议室中谈论同一个网站,这会对大家都有启发意义。
    听取各方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对于网站的观点——并给予反馈。

    撰写需求文档几个规则: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比如:这个系统不允许用户购买没有风筝线的风筝。
    可以换成:如果用户想买一个没有线的风筝,这个系统应该引导用户到风筝线页面。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

    比如:该网站要使残疾人可用。
    可以换成:该网站要遵守美国残疾人法案的第508条。

    避免主观的语气:

    比如:这个网站的风格应该是时尚、闪耀的。
    可以换成:网站的外观应该符合企业的品牌指南文档。


    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整个过程一共需要多少步骤”,而是“用户是否认为每个步骤都是合理的”,以及“当前的步骤是否自然地延续了上一个步骤中的任务”。步骤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能流畅的操作,完成目标。


    成功的界面设计是那些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界面设计。

    好的程序员总是要考虑到很少发生的场景(边境值、边缘情况)。

    界面在第一次呈现给用户时,可以考虑每一个选项的默认值。这个可以根据在细分用户群时了解到用户的信息来设置一下默认值,这些值往往是我们认为最接近用户的选项。另外还可以在用户离开时记得用户当前的选项,然后在下一次进来的时候,直接显示前面记住的选项。

    评估一个页面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是提出这样的问题:
    1,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
    2,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3,它们对于战略目标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吗?
    4,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另一种找出主要设计元素的方法是眯着眼睛或斜着去看这个页面,直到你不能认出任何细节,或者试着站到更远、更远的地方去看看这个页面,找到最显眼的地方。

    在视觉设计中,用于吸引用户注意的一个主要工具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分清主次,看见页面中的层次,那些想引起用户注意的内容更加突出,抓住他们的视现,引到我们希望他们看的地方,都是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实现。
    另外,保持一致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致性不会让用户迷惑、焦虑,形成视觉习惯后,可以很平滑的过渡每一块内容。

    企业微信截图_a86a588b-19c0-4caa-8384-0bcc8d87777f.png

    在创建项目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这样想:这个地方这样做,用户能不能接受呢,而不是:这样做,用户会喜欢吗?他们使用起来会很顺手吗?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用户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不是接受我们的产品,如果把目标定为接受,最终,用户将会讨厌用我们的产品。古语有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必败。对我们的产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让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kd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