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在世,许多不顺心的事情都是人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无中生事”也只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计较。
计较太多,生怕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失,往往这样福气也不会拜访。
我们不能否定那些生活过的认真的人,他们其实是对自己有所追求的,这无可厚非。
可这样的追求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变成了“钻牛角尖”。
跟自己较真,让自己变得不顺心。人越是计较,快乐会变得越少。
没有比较的计较和坚持,只会平白无故地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这样的人放不过事情也放不过自己。
若一个人太过精明,总是想着自己得到些什么,人们也不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许多事情放宽了心,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子曾经说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更会看重长远的利益。
我们越是计较,事情就会越不顺心,就越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在和自己作对。
其实不然,只是自己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出现了问题;
并不是事情本身在和自己作对,只是自己不能有一个宽容的心。
当自己一直纠结,太过于计较,无意义的哀怨和懊恼只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抱怨和烦恼的时间放在其他事情上,会比现在更加的有意义。
02.
如果能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许多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转变一下思路,不要将事情的结果,总是向坏的方面引导。
也许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之下,结果就会越来越糟。
人们会下意识的关注自己失去了什么,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自己曾经所拥有的。
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情愿也是正常的反应。
可一味的关注自己已经失去的,也只会加重自己惶恐的情绪。
不妨将看事情的角度稍作改变?当明白自己现有的,就会令自己的内心安稳许多。
一个孩子迟到,急匆匆的进到教室,没有吃早餐,在抱怨一整天的倒霉。
可另外一个孩子也是迟到,但是不紧不慢进到教室,吃过了早餐。
而这一天的课程,他只是错过了迟到的那一节,剩余的因为吃过了早餐而精神满满。
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所获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已发生的事情,是必然的事实,我们没有回天之力去改变,为什么不让自己试着去接受。
当学会接受事实,不去纠结那些做错的事情,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03.
不愿去计较的人,通常会有一个大格局。
总是去计较,也只是会显得自己一个“小气”的人。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交往,也是不能深入了解的。
那些格局小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利益看的格外重要,生怕其他的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往往是这样,人生总是会不顺心。
一遇到伤害自己的事情,就会埋怨,想要所谓的“公道”,这样的活法心会更累。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蔺相如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就处处使绊,但蔺相如并没有过多的计较,依旧对廉颇尊敬有加。
手下问起,为什么要处处忍让?蔺相如坦然回答到,廉颇和自己都是赵国臣子;
如果,两人不和那么必然对赵国不利,这样的损失可谓是得不偿失。
话传到了廉颇耳里,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糊涂,便披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试想,如果蔺相如和廉颇闹不和,很有可能换来的是赵国的动荡,百姓的流离失所。
可蔺相如并没有,而是选择放下和原谅,去选择宽容廉颇的刁难。
格局不同,结果会不同,学会容人,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人生的智慧。
04.
佛家讲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学会满足,会让自己快乐很多。
是自己的,撒开手,还是会自己,跑不掉。
孔子的中庸之道,有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日子很简单,就是存在于自己的知足之中。
那种畅然沐浴于山水之间的雅致,就是来自于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许多事情也是要有缘分二字,譬如感情。
人有志向是值得赞扬的,但人却不能贪心。贪欲只会将自己带入深渊。
贫困也好,富贵也罢,该是自己的也终究会是自己的。
太过于计较,然而会活的不开心。
能绕的过自己,也可以放过别人的人,会更容易快乐。
这样的人没什么事情会令他们烦恼的,生活自然会更快乐一些,所谓的“命”也会更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