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小感

《看见》小感

作者: 石轩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23:09 被阅读0次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意的作态,《看见》这本书如柴静本人一般真实。自上学起,便被教导何为正确何为正义,当时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老师说啥便信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也主动参与评头论足,自以为自己的见解正确,自己是正义的一面,面对别人的见解自己不屑一顾。现在仔细想想,当时真是愤青,甚至有点“青瓜蛋子”的味道。所想的事,不过是建立在自己接收到的一些信息之上,便定义谁好谁坏。

    上大学之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认知。读书与上学不同,读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阅读面越广之后发现自己越无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越发平淡的去看待,别人说这是麻木,我更愿意说这是理性。

    阴雨之天,在家闲来无事,随手拿出一本柴静的《看见》前来阅读。原本以为自己经过一年的读书,自己已经变得很理性,看完《看见》之后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看见》记录的是柴静所采访的一些事和她的一些认知。初入记者行业的她,无论做何事都想本着公平正义,这确实可以证明她很敬业。但随着她对采访越加深入才发现,公平与正义只是相对存在,就像以色列作家尤瓦尔.郝拉力所说的那样“历史从无正义可言”。对记者而言,真实比侠义更重要,正义只是不同的阶级去维护各自利益时所喊出的口号,而真实则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一些事情,我们的教育潜移默化的会让我们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是正义。

    柴静在《看见》这本书中更多的是站在弱者的立场去看待一些问题,被卖掉的戒毒女,处在中间位置的政府官员,两头为难的商人,少年犯罪者......也许你会说这是同情,但真正的同情又有几人会去做,口口声声说同情,但一提到卖淫女都嗤之以鼻。说到工厂主都说是奸商,看到政府官员都说是昏官。提到药家鑫总认为他的残忍和他小时的成长有关。但我从他所交代的一些口录中,明显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善良懂得关心父母的人。他说他之所以会去杀人,是因为他怕那个人会去纠缠他的父母。我并不否认他所做的事和他父母无关,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是我们整个社会害了他,在我身边经常发生他所担忧的事,原本只是轻伤却要闹得天翻地覆,只为从对方那多要钱。所以在民间开车人的口中经常流传一句“宁愿撞死,不撞残”,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怕,毕竟生活对谁而言都不易。我并不想说这是社会的黑暗面,只能说这是社会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结果。

    《看见》中还有许许多多颠覆过去看法的例子,很喜欢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敢于说真话,站于理性山峰上的那双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k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