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98字 6图
预计阅读:7分钟
你好呀,这是5级考试考证升学教练陈法法写作第4个年头,第74篇原创。
最近,手里终于有了点预算,计划给1700公里外即将上学前班的5岁闺女再报个兴趣班。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甚至颠覆了我关于选择兴趣班的认知。
在写这篇选班报班感受前,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给她选鲨鱼公园的STEM课程——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最早流行于美国,相当于国内早些年的数理化。
今天,闺女上完科学和Scratch编程兴趣班体验课后,和老婆讨论选择鲨鱼公园哪几门课程,我才开始认真去梳理、调查、反思。触发我去思考的原因也极其简单,价格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支付能力。因为,我最初查看鲨鱼公园电脑官网和微信官方账号没找到正价课的报价,仅留下一学期1440元的印象。
为什么会稀里糊涂给闺女选鲨鱼公园的在线课呢?
最初的理由有两个:第一,我所在的公司主要面向中小学课外教育培训行业线下机构提供教学产品服务升级技术,也就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招生工具。尽管刚从教学服务工具部门转岗到招生运营工具部门,但之前已经跑遍了全国各地排名前10的合作客户,所以非常了解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第二,4月份我刚好跟着领导去拜访了鲨鱼公园北京总部,很认可他们的教学理念、团队氛围和文化,还加了在线业务负责人的微信。
于是,在计划给闺女报兴趣班时,第一反应就选鲨鱼公园在线课。选在线课的理由很简单,隆昌市(四川的县级市)没有鲨鱼公园的线下校区。
谁也没想到闺女上个在线兴趣班竟然差点搞得家里鸡飞狗跳。我最初的计划是:先去鲨鱼公园电脑官网、微信官方账号搜索查看具体都有哪些课程、适合什么年龄段、上课时长、价格等基本信息,再和老婆讨论选哪个课比较合适。没想到,第一关就输得一塌糊涂,因为我只能找到课程体系介绍和体验课入口,看不到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最关心的价格。
接下来,我只好求助鲨鱼公园北京总部的老师。对方很热情,马上给我找人安排了负责具体课程的老师和安排体验课时间。负责体验课的老师给闺女她妈详细讲解了课程内容和上在线课所需准备。然后,闺女也开心地等着体验全新的学习内容。
第一节科学体验课,芸姐人生第一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任务,她很开心。为此,老母亲在开课前10分钟匆忙完成白醋、小苏打、小盆子、杯子采购。课中有时需要辅助闺女完成实验,有时还得左手扶平板右手给给我拍视频反馈。尽管折腾得够呛,全家都挺满意的,老母亲甚至第一次主动发了闺女学习的朋友圈。
第二节Scratch编程体验课就麻烦多了。约好周二上体验课,实际上到周六才正式上课。家里只有7年前买的又重又厚连运行win7操作系统都吃力的Thinkpad14寸笔记本电脑,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另一台一体机电脑也是闺女出生前1年买的,日常上网主要用同年买的iPad,而一体机已经在箱子里躺了近4年。
周二上课前2个小时,才发现一体机的电源线不见了,小区附近的电脑维修店也关门了。等到周六,上课上到一半,一体机彻底卡死了。iPad也无法使用,因为编程课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鼠标、键盘操作。事实上,整个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属于正常范围,主要是因为软硬件设备,而不是课程内容不好或闺女不感兴趣。
你肯定能猜到,上完体验课,孩子也很喜欢,接下来就是确定上哪几种兴趣班和缴费了。事实确实如此。但是,这也引发了我和她母亲的思考、讨论和抉择。
首先是这次上鲨鱼公园科学课、Scratch编程体验课的体验。老母亲的感受是:家长很被动,无法自主选择。不知道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班型,必须主动询问老师。第一,微信官网给人第一感觉是混乱,无法判断自家孩子适合哪些课程;第二,微信上关于课程介绍信息,比如缺少课程大纲、课次、具体课表,能解决什么问题,适合什么年龄段,课程价格;第三,单次课价格不算特别高,隆昌市报个普通的跆拳道、画画一年也要4000多。像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也能接受正价课价格,但以年为单位收费就太贵了——科学课2年一个阶段。
然后是我和她母亲给闺女选兴趣班的基础共识。下学期即将上学前班的闺女,每天放学很早,除了基本的户外运动时间,剩下唯一的爱好就是拿iPad玩游戏、刷抖音、B站。周六周日上线下少儿英语、美术兴趣班和完成少量课后作业后,剩下大量时间要么在家玩iPad,要么去楼下跟小区里年龄各异的小朋友玩。事实上,随着闺女年龄增长,能够跟她玩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少。小区里刚好比她同龄或大1-2岁的小朋友不超过10个,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几乎都不可能成为玩伴、学伴、闺蜜。
最后是综合我们目前的支付能力和闺女的兴趣、时间安排,做出最终选择。
其实身边亲戚朋友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还要给5岁闺女报兴趣班。闺女除了幼儿园的课,年初还报了一个线下少儿英语和一个线下绘画班。他们认为5岁孩子学这么多很累,而且是在跟一二线城市的家庭攀比。我不否认孩子报太多兴趣班会很累,但也不认同所谓的教育内卷现象或剧场效应,更极其反感父母把自身焦虑或曾经的遗憾强加给孩子。
我认为:如果孩子喜欢且时间精力充裕,教育支出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比如校内+校外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0%比较符合我家的实际情况。理由极其简单,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和收入越低越要多投资自身和子女的教育,这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最优解。
事实上,这也是我从高中毕业踏入社会工作,经历工厂流水线、电脑办公用品售卖维修、家族渔具公司打杂、K12教育tob运营(课程老师输出)、K12教育线下课外辅导班创业、K12教育线下培训机构招生教学工具运营等工作,辗转四川农村、上海、深圳、东莞、喀什、东莞、北京、常州等城市,最终确定留在北京从事跟学科运营增长相关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关。
简单来说,从毫无一技之长且闭关锁国还夜郎自大到认识自我优劣且能够在北京职场上活下来,体验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并且勉强成为一个60分的成年人兼父亲花了33年。更重要的是,我能取得今天的结果,并不是自身有多勤奋、努力,而是运气+很多贵人帮助。
我人生中最最最重要的贵人就是李笑来老师。初识李笑来老师,是因为得到App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我在这里体验到环境、朋友会反向改变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学到一个改变一生的比喻:人就像电脑,身体是硬件,大脑是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陈旧还有一堆病毒,结局比闺女上体验课卡死的一体机更惨,电脑坏了可以修、可以买新的,但脑子是没法修理或更换的。更悲催的是,你可能会成为大脑的奴隶,而不是大脑的主人。
当时的我就是大脑的奴隶,99%的时间被本能支配。那一年我28岁,在东莞认真踏实工作但有时连给闺女买200块的奶粉钱都拿不出来,偶尔还需家里长辈接济。尽管知道自己穷得叮当响却也无能为力,每天工作之外的时间就是看书、遛狗、玩英雄联盟或王者荣耀、刷美剧,想要改变但总是半途而废。
作为父亲,我其实一直不太合格。北漂的我一年最多回家两次,平时也因为996工作节奏仅周末用微信视频和闺女聊20-30分钟。在闺女前4年的生命里,我和她妈妈都长时间缺席,90%时间由外公、外婆照顾。也就从4岁起,我们尝试在江苏常州初创教育培训机构一边创业一边带她上学失败后,才决定让她妈妈回四川老家全职照顾她。1年后,她逐渐从自卑、胆小、孤独的状态里走出来,变得开朗、阳光。
事实上,闺女未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的组合。比如,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显然不能仅靠语文、数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作为决策依据,而是会涉及经济实力、季节、衣服材质、使用场景等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见识、品位等主观判断。
但是,客观事实、自然规律是构成她大脑操作系统的基础代码,就像修楼房必须先打好地基。如果无法理解、区分事实与观点的差别,即便长大成人也会成为大脑的奴隶,不仅日常被情绪左右、斤斤计较,还有可能在人生关键选择时不作为,失去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的机会。即便几乎每个人终将认清现实、认清自我,也没有人能做到永远不踩坑、不走弯路,但那些跟我都没有关系,我只关心我闺女是否能少走弯路。
以上其实都不是闺女上鲨鱼公园体验课最大的收获,而是我看到闺女她妈写的感悟。我们结婚6年,从一屁股欠债到即将还清,她付出了比我更多的代价,也有了不亚于我的成长。
从父亲的角度来说:上兴趣班也好,学科辅导培训班也罢,在没有升学压力前社交>考试考证。社交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认识自我和新朋友的最佳方法。短期来看,至少可以避免她沉迷游戏、短视频。长期来看可以让她体验到世界不是以她为中心,而是由无数性格、爱好截然不同的人组成。
从学科增长的专业角度来说:所有课外辅导培训班都应该一切从用户需求和符合国家规定出发。首先,家长不用先找学科老师人肉咨询也能看懂兴趣班的目的、目标和价格。然后,必须先有入学诊断分析再推荐匹配课程班型,让家长心里对孩子综合实力和机构产品有基本判断,而不是让销售用专业能力打破家长心理防线。最后,尽管我参与过教育培训机构创业,也深知行业的痛难点,但还是不认可用各种理由方法违背国家规定一次收取超过3个月学费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