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

作者: 淡是养心药 | 来源:发表于2022-11-18 06:58 被阅读0次

    和老丘会面已经过了几天了, 在这段时间里, 我充分运用了老丘所讲的爱、心、听的方法和孩子沟通, 效果不错, 特别是当我学会倾听以后, 我发现孩子有时候会带着暴躁的情绪来找我, 但是他注意到我在耐心听他讲述心里话时, 他的暴躁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我们俩常常就能愉快地沟通了。

    但是我也发现, 有时候孩子的情绪明明已经平复下来了, 但是我一开口说话, 孩子又不高兴甚至重新愤怒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暗暗地想, "矛盾常常出现在我开口说话的时候, 看来是因为我不会说话, 没能把我想表达的思想正确传达给孩子, 或者, 我没能关注孩子当时的关注点, 无法让他产生被理解和正在解决他的问题的感觉。换句话说, 我们俩在交流时, 各自心中都有不少的想法, 有些想法互相冲突, 本来就容易产生矛盾, 有些想法则是相同的, 但在表达的时候变形了, 造成了好像我们意见不一致的假象, 在心境平和的时候, 我们只会把它看作一个小小的误会, 丝毫不会产生问题, 但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 小小的误会也会引起大矛盾, 冲突因此产生。

    想到这里, 我不禁豁然开朗, 但另一个问题油然而生——"我该怎么说, 才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的意见呢? "我平时没有注意在这方面积累经验, 也没有亲友能给我直接的帮助, 我该怎么学习怎么和孩子说话呢? 正当我情绪郁闷, 一筹莫展的时候, 电视上一个讲述图书的纪录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对了, 我该找些论述怎么与人沟通的图书来看, 是谁说的来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一定能带着我走上与孩子愉快交流的阶梯的更高处。

    "该找什么样的书来看呢? "带着这个问题, 我开始了我的搜寻。从我以前读书的经验看, 到互联网上去找书是最快的方法。我熟悉地打开了某个网站的网页, 用关键词"沟通"、"亲子沟通"和"说话"大肆搜索了一通, 在找到的几十本书里仔细看了它们的书评和简介, 最后, 快速确定了其中的一本书。这是一本译自外文的书, 在对它的介绍中有两点打动了我。一是这本书在它的本国销售了300多万册, 被很多家长推荐使用, 这是一本已在实践中经过验证的书; 另一方面, 本书原作者的老师也是一位在儿童教育领域成绩斐然的专家, 他在回答家长问的"有时我恨不得杀了孩子, 我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时, 回答道"与'杀'了孩子相比, 你还是打他一顿吧? "——两害相权取其轻, 选择对孩子伤害小的教育方式, 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 然而很多人却不懂。

    翻开这本书, 我宛如找到了一个宝藏, 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书中正好有大量我需要的面对孩子该如何说话的场景, 作者列出了六大类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醒家长注意避免用错误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并给出了正确的交流方式。对于作者给出的与孩子沟通的操作方式, 我开始的时候觉得, 它们是不是有些教条和僵化了, 但我读的次数越多, 越发现书中给出的大量活生生的例子才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 我一开始认为书中教条和僵化的部分, 其实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 以及我没有活学活用, 所以没能正确地理解。一开始, 我感觉到无论书中的例子有多少, 都无法囊括现实生活中与孩子交流的各种场景, 也就是说我们遇到的问题几乎总是新问题, 而不仅是书中的那些例子。但当我把这本书和老丘教给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后, 发现书中的很多内容重新变得生动起来了。比如, 这本书的第一章告诉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用老丘的话来说, 其实就是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对是错, 他当时的情绪怎样, 家长都能像一个"容器"一样包容他并爱他——至于怎样评判孩子是不是真的犯错了, 还是孩子的行为和反应只是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失当, 以及如何纠正孩子的失当或错误行为, 这都是在爱孩子的前提下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以后要做的事情。

    学会说要善于说带有正能量的话, 即使面对负面的场景, 也要善于找到它积极的一面。和孩子沟通不一定非要用语言来表达, 表情、眼神、姿势、手势等都能传递你的思想和情绪。孩子最喜欢能带来正能量的你, 一旦你这样做了, 他们就会高兴地照着你的想法做。

    比如, 每当遇到寒暑假, 有些家长常常会因家中无人照料孩子, 不得不把小孩带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来。但是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 有自己的工作纪律, 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不要嬉笑打闹、发出噪声来影响办公。但是幼儿们常常不吃这一套, 他们经常因为玩得开心忘记父母们的叮嘱, 制造出各种声音。这时家长们的心情通常很复杂, 一方面疼爱孩子, 希望孩子能玩得开心一点儿, 另一方面又顾忌单位的工作制度, 担心孩子的吵闹会影响其他人, 这时很多家长会把自己的担心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采用吓唬的方法让小孩保持安静, 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属于无效的沟通。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幼小, 但是已经能够读懂你的心情了, 当你的情绪不安、恐慌时, 孩子也会因为受你的情绪影响而变得不够理智, 他们大多会以反抗来回应你的管教, 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的理智再少一点, 场面就会变得好像大型车祸现场。对于这种情况, 我学到的方法是转换思路, 激发孩子的英雄主义精神, 让小宝贝保护好父母。比如,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 你可以在办公室里开心地玩, 但是要注意静悄悄地不要发出声音, 你要是不小心发出声音来, 妈妈可就糟糕了, 老板就会扣妈妈的工资, 到时候妈妈没钱买好吃的, 该怎么办啊? "这样说的话, 大多数幼儿都会注意不发出声音来了。你可以在孩子静静玩耍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微笑, 孩子肯定能感受到你的鼓励。万一他偶尔没有注意发出了响声, 你也不必太过在意, 只要轻轻地叫他一下, 竖起食指放在嘴唇中间, 做出不要发出声音的动作, 这样提醒孩子的话, 既无需花费口舌, 避免了把自己的急躁情绪传递给孩子, 又能提醒孩子注意遵守规矩, 孩子们看到这个样子基本上都能会心一笑, 继续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童真世界中。

    从小学开始, 青年父母们就会遇到孩子贪看电视、贪玩电脑或手机游戏的问题。游戏世界本来就很精彩, 很多成年人尚且沉迷得无法自拔, 孩子们童心未泯, 未经世事, 更容易受游戏吸引, 因沉迷游戏而废寝忘食, 以致荒废学业, 甚至与父母反目成仇的儿童比比皆是。父母们遇到这种现象自然如临大敌, 拿出"洪荒之力"来阻止孩子沉迷游戏。然而游戏成瘾以后, 和烟酒成瘾一样, 都很难自制, 更不要说戒除。爱抽烟爱喝酒的父母们想象一下自己每次瘾上来看到烟酒的那一刻瞬间破功的经历, 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很难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了。对半大不小的孩子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 该如何是好, 让家长们颇费思量。

    我学习了如何对孩子说, 也就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以后, 认为家长们先要静下心来, 以良好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们的静心是基础, 是我在爱和心两章里强调过的, 然后是听, 不急不恼, 有效地听取孩子的意见, 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 然后就是说, 即家长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 要说的让孩子觉得入耳入心并不容易。有的时候, 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得和孩子站在同样的立场上, 让孩子感觉到你跟他是一起的, 他们才愿意听你讲话。比如, 当孩子热切地想和你一起玩游戏的时候, 你一定得抓住机会, 学会和孩子一起玩。其实适当游戏具有提高注意力, 增强想象力, 释放压力等作用。当你了解了游戏的优点和缺点以后, 由于你有了和孩子相同的经历, 你的意见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肤浅和空洞, 再向孩子表达你的见解, 就不会沦于空泛的说教, 孩子很快就能发觉你说的有理有据, 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你的想法。至少, 你不会像网上流传的段子那样——和妈妈解释这个游戏不能暂停是最困难的事情。当你做到这一点后, 互相理解就油然而生, 亲子沟通将会变得顺畅。万一你拒绝了孩子发出的愿意和你一起玩的信号, 也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们常常会给你很多机会这样做, 特别是如果他们知道你说的一切——哪怕是对他的负面评价——都是为了他的成长, 都是为了他的健康和幸福时, 即使在亲子双方偏激的情绪影响下, 孩子暂时无法理解你的做法, 但他的潜意识里仍然会因为你的爱给你留出空间, 当你醒觉并反复发出爱的信号时, 你们将一起抓住机会走向正轨。

    弗洛伊德学派的前辈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意识里关着人的黑暗面, 这是事实, 因此有人觉得潜意识神秘而可怕, 我倒认为没有这么糟糕, 潜意识里应该也有美好的东西, 这种美好的东西也是和物质世界不符的, 不属于人的逻辑推理能力管辖的范围, 但仍然属于人的意识范畴, 所以它们可能也存在于人潜意识中, 由于它有美好、善良的本质, 所以起着抗衡人的黑暗意识的作用——譬如美好的童话和神话故事, 我们常常以为它们不是真实的、仅仅起着塑造我们的品德的作用, 但我们的内心, 也就是潜意识发生作用的那部分, 常常盼望着美好的事情能够发生, 这就是对抗黑暗的力量。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心态失衡时, 除了是当时的场景令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出现偏差以外, 潜意识的黑暗面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你能够察觉到你发怒时脑海里和耳边仿佛有人在播弄是非时, 你就察觉了潜意识的黑暗面。所以, 我们要善用这种正面的潜意识能量, 使其能够作用于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让我们不至于脱离我们本质上的和谐和和谐的心态, 这样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才能正常而理性的思考, 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汤姆和杰瑞"里, 每当汤姆要对杰瑞下毒手时, 动画片的制作者就把它的思想斗争具现为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 一个劝说汤姆放过杰瑞, 一个蛊惑汤姆杀死杰瑞, 其实和我想表达的想法差不多。说到这里, 我不禁想起了某品牌手机的广告语——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是一句很有道理, 让人充满希望的话。希望是很有力量的, 它能给抚平我们的创伤, 给我们前进的力量。

    还记得古希腊神话里关于潘多拉的魔盒的故事吗——从潘多拉的盒子里释放出了各路妖魔鬼怪:恐惧、饥荒、灾害、战争、瘟疫, 它们给世界带来了混乱。但是, 潘多拉的盒子里最底下, 还有希望, 当它从盒子里出来以后, 世界慢慢地恢复了秩序。所以, 在和孩子沟通时, 要善用希望的力量, 心里永远要相信孩子, 不要因孩子一时的错误怀疑他的品质, 只要你这样做了, 即使沟通方式不是很恰当, 孩子和你也能回到好好沟通的道路上来。如果在你怀疑、失望的时候, 回头看看孩子以前的表现, 如果经过今夕对比, 你发现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更多; 或者把自己的孩子暂时看作别人的孩子, 他的父母如果像你这样做的话, 你会怎么评价这样的父母, 正确的沟通方式就会自然地浮现出来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比我们小时候好, 但由于受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影响, 不爱动的孩子越来越多, 用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活动量比我们少年时少了很多, 因此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小胖墩们来来去去。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及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加强了对小学、中学、大学生的体育考核, 其中就有家长们熟知的考高中的时候对初中毕业生的体重、身高等体格测试。因此, 初中生的家长们加强了对孩子的体育锻炼的重视, 然而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往往占用了孩子们大部分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 孩子们不愿意花时间锻炼身体, 这就形成了一个负循环。小胖墩的家长们常常对此很 "头痛", 也因为要教育孩子锻炼身体和孩子没少闹矛盾。有的家长亲自上阵, 带着孩子一起锻炼, 无奈孩子不好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一动起来就气喘吁吁, 运动时间稍长就不愿意再动了。青年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常常大冒肝火, 动不动就训斥、惩罚孩子, 即便家长好一点, 也是说教不断。其实, 面对这种现象静下心来, 恰当的听和说, 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

    这里的说主要是要善于鼓励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理论已经知道的不少, 你跟他说多少道理都没有用, 可是你说教过程中如果有一点疏漏让他抓到了把柄, 他要么就会振振有词地和你辩论起来, 一直说到你理屈词穷为止, 要么就是采取不反抗不合作的态度, 让你的说教劳而无功。面对这种情况, 首先得激起孩子想要锻炼的好胜心。比如, 你平时可以注意一些原来较胖, 但经过锻炼后瘦下来的人的例子。比如, 孩子的某个同年级同学瘦下来了, 你可以在家里闲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对配偶说, "X家的XX瘦下来还挺好看的, 咱儿子别看现在胖, 要是瘦下来, 应该比他还好看呢。"这样说话, 一方面突出了锻炼的好处, 一方面夸奖了孩子, 让孩子暗暗起了与别的孩子比拼的决心。孩子的思想里萌生了想要锻炼的想法以后, 家长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是得鼓励孩子。要知道, 其实孩子自己也知道肥胖不好, 也知道锻炼身体有好处, 但是身体素质摆在那里, 一活动就累的够呛, 如果你在他开始锻炼时就训斥了他, 而不是夸奖他的努力, 这样经过几次以后, 他就不愿意锻炼了。恰如其分的夸奖, 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锻炼, 直到你和他坚持到能看到他身材和精力上的变化的时候, 正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到那时你就无需再做太多工作, 孩子就会自己主动锻炼身体, 没有别的原因, 是因为他自己已经能看到锻炼的效果, 对他来说多锻炼已经建立了正常的自我奖励机制, 到那个时候, 不止你会夸奖他, 他身边关心他的人都会夸奖他, 他会因此乐不可支, 主动锻炼成了他的必选项。

    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时, 你的心意非常重要。以前我玩电脑游戏时, 常常见到会心一击这个词, 当时不太明白, 只是觉得这个词很厉害, 它发出的攻击也很厉害。的确如此, 当亲子双方都很偏激时, 愤怒的情绪使我们发出的会心一击相当厉害, 对家长和孩子伤害都很大——因为它直接伤害到人们的心灵。但是不要恐慌, 当我们把会心一击的原理用在谅解和夸奖孩子上时, 谅解和夸奖的力量将会被放大, 也会充分地治愈人们的心灵。你们互相理解、四目相对, 会心一笑的感觉会让你们回味无穷, 每次回忆起这种场景都会感觉很美好,当代年青人把这叫做"破防"。

    夸奖孩子必然会涉及到度的问题。夸奖孩子和夸奖任何其他人一样, 都得适度, 否则接受夸奖的人将会感到不适。要做到适度必须得了解孩子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 了解他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不夸大他的成绩, 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你的夸奖, 而且愿意为了得到你的夸奖努力学习和生活。孩子如果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 虽然有些领域不是你所认可的, 你在看到这些方面的缺点的同时, 也得学会看到优点。这样的话, 你和孩子探讨这些问题时, 你就不至于被负面情绪控制住, 你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父母教育孩子的意义, 就是在混沌中分辨出孩子的优点, 并适度的夸奖, 这样孩子才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你如果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孩子往往会走向反面。
    我从书上读到的有效沟通的例子很多, 但经过我的解析, 目前认为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外乎以上几点。另外, 在读书时还要遵守以下的规则:

    一是要注意到中外文化有差异, 阅读外文翻译过来的图书要善于把它与中文环境对应起来。

    二是善于根据自己的(包括其他方面的经验, 比如心理学、传统文化等的)心得体会总结归纳书中的例子, 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见解。

    三是平时要揣摩书中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我遇到类似的问题, 该怎么办。

    四是要照着书上的例子学怎样和孩子说话, 教育孩子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正当利益, 不要无限制地放大孩子的缺点。

    当我总结出前面的这些观点以后, 每当我和孩子说话, 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它们, 开始时有点生疏, 遇到陌生的问题也会感到挠头, 但碰到这种情况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着急了, 我会静下来, 想清楚事情的关键以后, 再和孩子进行沟通, 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顺畅了。

    快到月底了, 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愉快地约老丘出来喝茶。

    和往常一样, 老丘静静地听说说完, 补充了他的意见:"好奇心、好胜心和认为自己是个好人、想走正道是每个孩子, 甚至是每个人都有的优秀品质,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善于借助它们的力量。另外, 音乐、图书、电影、纪录片都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它们蕴含着前人的无数经验, 有很多经验是饱受苦难才得来的, 但一旦获得了这些经验, 孩子和我们都会获得新生。好音乐能激起孩子的斗志, 能抚平孩子的创伤, 能安慰孩子的灵魂; 好图书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 能让孩子跟随作者的讲述广交朋友, 周游宇宙; 好电影和纪录片也有类似的作用。它们的形式也很容易让孩子接受。

    每当孩子遇到问题而我觉得无法通过沟通解决的时候, 我都会设法找到一曲音乐、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纪录片来引导他。这样做是让有经验的人帮你教育孩子, 少浪费你的口舌, 更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并不枯燥, 孩子乐于接受, 它们往往有惊人的力量, 孩子们常常在潜移默化中走上正轨。"

    说完这些以后, 老丘喝了一口水, 接着说道:"就拿我本人来说, 我上中学的时候, 正流行武侠小说, 我在辛苦学习之余, 如饥似渴地看完了金庸的十四部"天书", 当时只是觉得"爽", 但是直到中年读书和阅历多了以后, 才发现金庸的传统文化水平很高, 他至少懂得儒、道、佛、武术、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这些都在他的书中体现了出来, 书中也蕴含了他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悟。不知不觉之间, 我心里就被种下了爱国、忠诚、友爱、忠于爱情等种子。它们在我心里成长壮大, 成为我精神生活的养分之一。我甚至还在郭靖、杨过的不同成长经历和心态变迁中悟出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说到这里, 他理了理思路, 接着说道:"当时的家长也极力反对孩子们阅读金庸小说, 但它对我没有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因为我吸收的不是里面的坏东西, 而是它的精华。当然, 图书中也有渣滓,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善加选择。现代社会网络发达, 和以前的情况不同了。我们现在经常遇到的孩子沉湎于玩游戏的现象, 也有可以和这个例子相似的地方。就以现在网上大火的游戏"原神"为例, 很多孩子玩它玩得上瘾, 然而它却被列入我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项目, 可见它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能潜移默化地把中国文化传递给玩家, 这对外国人和中国人理应有同样的积极作用。像我们前面说的一样, 家长得帮助孩子从混沌中找到正确的路, 避免他们走向歪路。家长们发现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时先不要过度担心, 但是每个家长都得结合自己和孩子的情况量身定做出方案, 引导孩子正确地玩游戏。对此, 我的经验是要和孩子良好地沟通, 先得自己有这方面的经验, 免得自己的说服力不足, 孩子不愿意接受你的说辞。"

    最后, 老丘我和说道, "你悟性不错, 也爱学习, 通过自学就找到了如何沟通的技巧, 真是'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但是, 你注意到了吗, 即使你说的话都对, 孩子也愿意听, 但是说的时机不对, 也会造成沟通不畅的效果。你平时注意一下, 下次我们再见面不妨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我笑了笑, 接道:"老丘, 你给我出新题目了, 我一定认真观察, 好好学习, 把孩子教育好, 争取下次见面再给你一个惊喜。"然后, 我们挥手作别, 我一边沉思着回味这次的收获, 一边漫步着回到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nu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