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回家,刚进小区,就传来一个声音“老妈”!抬头一看,乐宝在大树下空地里和一个孩子在聊天,见我回来就和那位小伙伴依依不舍的告别,“你们家在几号楼?回家吧,我们明天再继续聊啊,拜……”!
然后我们一起上楼,乐宝开启话唠模式,
“妈妈,那是我今天交的朋友,他是四年级,开学该五年级了。简直是知己啊!明天我还能下来和他玩吗”?
“当然可以啊!你现在交朋友的能力可以啊!”
“我们有共同话题嘛,年龄也差不多。我发现我的朋友圈不仅仅是三年级,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我都有好朋友”。
“那你是怎么交朋友的”?
郑重其事的告诉我:“厚脸皮搭讪,找到共同点,眼神要坚定的看着对方,表现得很真诚,一定不要害羞,要主动”。
“那怎么找到共同点”?
“我们这个年龄,先从我仅有的游戏知识开始,你玩游戏吗?玩的什么”?(老妈点评:“仅有”二字用得妥当啊,平时严格控制游戏,为了交到好朋友,怕是压箱底的游戏知识都拿出来了)
“如果对方不玩游戏呢”?
“那就问这次你数学多少分?你们数学难不难”?
“开口问成绩怕不太好吧”?
“老妈,别想那么复杂,我们小学生嘛,想法还是……怎么说呢,比较单纯的”。
我竟无言以对……好吧,成年人想太多了,忘了你们还是个孩子。
“一定不要开口就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几号楼?这时候你都还不熟悉,这么问人家会想“你有毛病啊”!”
“那什么时候问比较好”?
“最好是分别的时候再问对方名字,住哪里。这时候已经聊的比较熟了,“对了,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明天再一起玩吧”,这样也很自然,也顺便可以约一约”。
“哦,那你今天和他聊什么了”?
“什么都聊啊!明天我还要找他进行一场商业活动”?
“商业活动?你该不会有商业行为吧”?
“放心老妈,不会动用家里的钱”。
“啊?那是什么商业活动”?
“保密,我们是进行一场交换”。边说边用手在头上打圈。我懂了,乐宝说的和朋友进行商业活动,是指和对方交流大脑里那些机灵古怪的想法。
原来,和对方交流是一场“商业活动”。
说完还意犹未尽,看得出今天和这位朋友有很多共同话题,迫不及待的对我说明天还要去找他。
和乐宝交流完“交友秘籍”,我感到很欣慰。他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成长。乐宝小时候被贴的标签如下:“害羞”,“胆小”,“内向”,“像个女孩子”,而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一定会认真的否定对方的判断。因为,我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给别人的孩子贴标签,这是成年人对孩子的尊重。不让别人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护。有时候,“爱”他,就要“护”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