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日本第一》读书笔记

《日本第一》读书笔记

作者: 朕乃一介弱女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21:13 被阅读441次

    这本书是《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写于日本经济奇迹时期的,那时的日本赶英超美,生机勃勃,财大气粗,几乎买下整个曼哈顿,正处于巨大成功前期。作者分析了日本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种种因素,希望可以让美国保持危机感,向日本学习。但是作者也无法预料到,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在他写书时还处于创业初期的微软和苹果公司,后来风靡全球,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通过这场信息革命,美国获得了新的增长动力,再一次把日本远远甩在了身后,而这一次,日本至今仍无望超越。

    如今中国也处在世界第二的位置,风口浪尖上的中国许许多多的境况与日本当年一般无二,这本书现在拿出来看也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日本的挑战。主要讲述日本的种种经济表现,以及对美国地位的威胁。

    第二部分,日本的成功。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讲述日本不同于美国的种种制度和做法,以及相应的影响。这一部分很长,分为知识、政府、政治、大企业、基础教育、福利、犯罪控制七个章节,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美国的回应。作者写了希望美国可以向日本学习的一些内容,分析了日本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应对政策。

    在这里主要总结一下作者在主体部分七个章节的观察结果。

    一. 知识

    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日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全民学习,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所有职业,所有年龄段都在积极的学习,这一点与30年后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中截然不同,大前研一认为,现在的日本绝大数多人都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失去了进取心。

    第二是模仿,学习一切先进的技术和制度,然后在模仿中创新并超越。这一点和过去30多年中国的路径相差无几,在一穷二白各种技术基本为零的前提下, 模仿绝对比从头创造要快捷的多,中国也慢慢的在模仿中开始超越,许多国人都对自己国家的山寨技术嗤之以鼻,但是要知道,几乎所有后进的工业国都是这样过来的,有捷径不走反而不明智。

    第三是收集信息。当时日本非常注意信息的收集工作,新的旧的甚至国外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他们都如获至宝一般收集整理,依旧是全民参与,从个人到政府,从学术机构到大企业,都在做这件事。

    除此之外日本还派出来了许多留学生,其中很多都是政府的青年官僚骨干,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技术等,回国效力。

    我非常赞同书中的一句话:在后工业化社会,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社会上最重要的资源。这几年总有人讲“知识无用论”,说什么“脑体倒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顶级的知识分子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永远都是有地位的,学得不好的人,才真正“无用”。

    中国现在的境况与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我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的技术创新越来越多,我们的国民积极进取,乐观勤奋,然而我们未来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日本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也没有恢复当年的荣光。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没有二十年可以失去。

    二. 政府

    日本属于精英领导的政府,首相和大臣组成政治家集团,该系统成员担任政务次官,而毕业于精英大学的年轻人则成长为高级官僚集团的一员,担任事务次官。需要注意的是,精英官僚与普通官僚的上升途径和任职内容是有根本不同的。日本非常善于在单位内部长期培养人才直到退休,这与美国大相径庭。由于这种特质,日本的官僚善于制定远景规划,领导非常稳定,政策就具有连续性。中国虽然不像日本那样终身聘任制,但是大政方针也一直具有连续性,这也是中国取得许多成就的优势之一,私以为,如果一任领导换一种政策的确会让群众无所适从。

    此外作者也写道了政府监督的方面,因为日本特殊的制度,非常容易形成帮派,人情浓厚的传统也容易出现许多灰色地带。日本主要有三种监督方式:舆论监督,国会质询,审议会。日本的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并不像美国那样针锋相对,双方一般会提前沟通,确定基调,避免尴尬出现。质询和审议会基本也是这个套路,对此日本还有一个专有词汇叫nemawashi,意思是事先酝酿的。

    这样温和的监督方式,保全了政府的脸面,但是实际的监督效果,我认为是不太好的。指望执政党自己监督自己非常难,这有悖于人性。还是小布什说得好,“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训服,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梦想。”,这一点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三. 政治:综合利益与公平分配

    这一章其实是延续上一章没有讲完的内容,为什么日本会采取这样的政治制度,为什么日本避免冲突,注重协商,不断地互相妥协,因为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利益最大化,然后把这些利益,尽可能公平的分配下去。在当时,日本的贫富差距是很小的,前20%的人的收入与后20%的人的收入比是4.3:1,而同期美国则是7.1:1。

    这种制度当然是有弊端的,执政党为了抑制在野党的反对,经常是通过的法案模棱两可,演讲流于形式,把“妥协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在政策上也明显优待大企业(这一点从明治维新就开始了)。过于强调和谐,集团中的成员不持独立见解而追求集团共识。在美国的共识来源于所有成员的集体讨论,而日本则是一人倡导他人附和。这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在当时的日本和当代的中国,混乱的威胁远大于盲从,这是时代赋予的特点,也只能顺势而为。

    四. 大企业

    日本的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晋级要论资排辈,同期生之间的友谊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晋级速度差不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就非常仰仗私人交情。关于日本的大企业和雇佣制度,傅高义还有一本《日本新中产阶级》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企业雇员的生活,我将在下一篇读书笔记中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五. 福利

    日本的国民福利照比欧洲国家是比较低的,在日本的国民心中,除非因为健康或者年老不然领取补助是非常可耻的。虽然如此,大公司的内部福利是远远优于美国的。大企业的高福利不仅包括退休金等,在工作期间,旅行、进修、娱乐、度假、医疗、运动等方面的福利也非常之多。不过因为有终身雇佣制,中年被中小企业解雇之后的人很难找到工作,生活会非常艰辛。

    日本人对于一般福利的根本想法是,应该给予任何人被雇佣的机会,一个人如果不是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只能从社会上得到最低的必需品。欧洲的高福利政策我觉得的确不适合日本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懒人福利太好,勤恳工作的人就要交很多税去养他们,而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降低,这并不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好吃懒做者提供太多福利对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极大的不公平。

    六. 犯罪

    日本的犯罪率远远低于美国,这与日本的社会结构和警察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当时的日本虽然城市化程度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熟人社会”,无论是公司里也好,社区里也好,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小组织,也会有行业工会之类很大的集体。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异类和离群索居在当时的日本是很难生存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处于别人的关注之下,集体的约束力在预防犯罪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当然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一个人也可以很方便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无缘社会》中更是报道了日本许多没有人知道身份信息的“无缘死”,只是不知道对犯罪率有没有影响了。

    此外,日本的警察也想中国一样,有“片儿警”,他们熟悉自己辖区的居民信息,警察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也是犯罪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 教育制度

    日本的孩子,为了今后能够进入大企业(福利实在太好),从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历严酷的考试竞争,这一点中日韩的考试选拔制度可以说一脉相承。在基本的知识储备和训练中,日本的学生表现都比美国好,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等其他能力。中国现在从幼儿园就开始的残酷竞争,日本也从未远离过,相似之处太多,不再多说。

    总结

    这本书我给9.3分,总体来说非常好。

    虽然介绍很全面也很详实,但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著作,用简单平易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日本社会的种种特质,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日本,呈现日本。不可忽略的是作者对日本社会毫不掩盖的欣赏态度,连一些我认识是弊端的特质(比如政府监督方面),也以赞扬的口吻叙述,这一点我觉得是个小瑕疵。不过我认为,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一定是有自己的偏好在里面的,无论是学术著作,报告文学还是虚构文学,都会有私货,没有私货反而没有特点了。只是读者要保持警惕,尽量不要被作者的偏好影响判断。

    这本书对于现在中国所处的境况非常有参考意义,仿佛是穿越到50年后再回看现在的中国。中日之间恩恩怨怨十几本书也说不完,但是相似之处非常多,看过去的日本,就像看现在的中国,因此强烈推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第一》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ra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