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被击中》笔记
边塞诗中一种常见的情绪就是思乡。长年在外戍守、征战,故乡的一切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很多东西想不起来了,心也麻木了,日复一日,习惯了边塞苦寒的生活。但最怕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关于故乡的记忆被唤醒,很多以为自己忘掉的东西忽然同时出现在眼前。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霜一样的月光照下来,沙也变白了,像雪一样。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俞陛云(《诗境浅说》)说:“对苍茫之夜月,登绝塞之孤城,沙明讶雪,月冷凝霜,是何等悲凉之境。”
我们读前面这两句,会觉得特别静。正是因为安静,才能听得清楚远处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芦笛声。
“不知何处吹芦管”,好就好在“不知何处”。因为不知何处,所以没有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他们突然被那个声音攫住,他们在没有防备的时候被击中了,声音一下子打到他们的心上。
这是异乡的音乐,这是异乡的声音。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月光下,眼泪从他们的脸上慢慢流下来。
这个声音提醒他们,周围的一切自己已经渐渐习惯,已经慢慢熟悉,可是自己仍然是这里的异乡人。他们的家乡在远方。
“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里的“尽”用得好。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征人望乡,只加一‘尽’字,而征戍之苦,离乡之久,胥包孕在内矣。”
这些征人一夜无眠,没有一个人不往家乡的方向看,可是看是看不到的。家乡超过了自己目之所及的范围。他们只能看什么?他们最后可能只能看看天上的月亮。月亮是这些战士唯一的安慰了,这是他们和故乡唯一的联系了。
李益的类似诗《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当古人看到月光的时候,他想到的可能是“天涯共此时”,可能是“千里共婵娟”,可能是“隔千里兮共明月”,可能是“一夜乡心五处同”。
月光连接着他们和远方。
“夜半思故夜半举首乡愁触,望不得归路。众生芸芸千百万,无一人能度。此去犹记当日嘱,归来坟前荒草芜。曾经人物今何处,当时流水东不复。”我想那些长年在外戍守边关的将士,心情大抵是如此的吧。
欢迎点赞关注,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月卡返180贝,季卡返200贝,年卡返500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