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是:高学历的给低头历的打工。
因此,学历无用论,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这个里面一直有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那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现象
《努力的意义》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写。
作者研究成功者和失败者几十年。最让他感兴趣的一件事:他发现,很多极为优秀的学生会逃避挑战,或者在挫折面前涉临崩溃;而很多能力并不那么出众的学生却可以跃跃欲试把抓住挑战机会,并被挑战所激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许多聪慧的学生,在一次失败后,就开始怀疑或贬低自己的智力,而一些资质平平的学生,却从来没有产生过类似想法。
你或许觉得学生的脆弱程度,取决于他们现实中的智能水平,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两码事。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那么,如果不是与真实能力有关,会与什么有关呢?是什么导致聪明的学生视自己为傻瓜,且仅仅因为遇到麻烦就崩溃?
问题出在了看待困难的方式上。
2.反应模式
为人清晰展示人们对失败的反应,作者将人们的反应模式分为两种:无助模式和掌握定向模式。
其中无助模式是由动物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最早在动物研究中发现的。在他们的研究中,有些动物即便身处让它们疼痛的环境,也不愿意逃离。因为它们错误的认为情况不受自己的控制。
这种失控感,就是无助这两个字的由来。
所以,作者也用“无助”一词来,描述一些学生对失败的看法:一旦失败发生,情况就超出了掌控范围,且无力改变。
于是,研究发现,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开始贬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咎于智力,说一些我想“我不是很聪明”“我的记性从来都不好”“我不擅长这个”之类的话。
但是,有掌握“定向反应”模式的学生不会这样想。
而在表现上,总结了了他们遭遇失败后,表现出的所有反应,包括:对自身智力的贬损、期望的调低、情绪消极、坚持性差或表现退步等。
用俗话说就是,无助模式的人撞了一次南墙就停滞了;而掌握定向反应模式的人,不把南墙撞倒,是不会罢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成绩好的人安于稳定,而一些成绩较差的人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这就是打工和创业的区别。
3.持久
“掌握定向”模式的人身上都有一个特点是:坚韧。
即使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也能保持坚韧。
在这种反应中,尽管存在困难,学生仍然专注于追求知识和掌握技能。
心理学家卡罗尔·迪纳曾做过一项研究,他让五、六年级的学生解答一系列概念性问题。在提示和训练下,前八题所有孩子都能解答,但后四题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
而卡罗尔则会观察孩子们,在突如其来的阻碍面前,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掌握定向模式的学生,会表现出自我激励,比如“它越难,我就越要努力尝试”“我应该慢慢来,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会表现出自我梳理,比如提醒自己截止目前对于手边的问题已知了哪些信息;会表现出寻求帮助,比如他们会找各种办法来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掌握定向组的学生,都会想办法渡过难关,而不是自我否定。相反,几乎没有一个无助组的学生会这样做。
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总结一下,优秀的人是指能力很强,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不是只有能力就够的。强大的心理素质,强大的精神意志,更加重要。因为战胜困难,靠的就是这些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