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出现审美疲劳?
我们说幸福是效应与欲望的比值,所以当我们假定欲望不变的时候,物品或是服务所给我们的主观感受是效应,但是效应存在着一种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通常商品总是能够满足我们的多种需求,比如美食、比如保暖、比如美观等等,同时我们自己由于生理或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就会觉得这些需求是大或是小的得到了满足。
于是,当我们不断的看美女的时候,第一个我们觉得感官上很满足——漂亮;第二个呢,也很漂亮;第三个、第四个,。。。。。。;虽然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看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会觉得,这些美女都不美啦,甚至丑!
这个呢,就叫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即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声音、光线、和其他感觉中也存在!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必须不断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你的顾客必将弃你而去!
同样道理,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肯定是需要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的,天天以为美食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幸福的想法绝对错误,必须要更换体验幸福的不同方式,否则一定会审美疲劳!
读书之前,要做哪些工作?
读书,也是有成本的。
最小的成本就是买书钱,这部分基本忽略不计,相比较于市场上知识类产品的定价,买书就是买白菜,更何况网上还有大量免费的资源。
其次,是机会成本。
读书所花的时间,你可以干其他事情,为什么选择读书,是因为你自己衡量其潜在价值更大。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本书带给你的是什么?
大脑好比操作系统,不同的书,就是不同的软件。如果安装了一个优质软件,能够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但如果安装了一个劣质软件,甚至是病毒,就会搞毁一个系统。
书虽然说是读不完的,但可以说 99%的书是完全不值得读的。
所以,读书之前,筛选工作万分重要。
靠别人推荐书单,是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的。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效率,还是要从自己的思考出发。
我们不妨在阅读之前,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3.作者写这本书,其目的是什么?
4.作者觉得,要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5.作者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
6.作者觉得,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7.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来试图让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他的话?
8.如果让我来写这本书,我会怎么写?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单能够筛选书,而且带着预判去读书,更能够捕捉自己或作者的弱点。
这样读一本书,相信效率会大大提升。
如何在沟通中体现方案力?
小学好友群里。发了一条视频,大概就是说现在的老师为什么热衷于要家长批改作业。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作业少了,老师的业绩就不如别的班了。如果作业多了,自己又改不过来。所以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同学们的小孩大多刚刚开始上学,都深有同感,都开始抱怨。
我说抱怨有什么用。你们要拿出更好的方案给老师才行。第一个方法。到医院里面找人。开一个自己家小孩是弱智的证明。就可以告诉老师。如果考的好了,可以算进平均分。考不好了,就把证明拿出来,不算进去就不影响班集体了。这样大家其乐融融相互不为难。话说当年发视频那同学就是老师让我妈给他开证明的。
还有一种方法,告诉老师你别管我家小孩考的怎么样。你只要让她开心了,毕业以后校长就是你的。然后毕业就跑路~~
我们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好为对方提供方案,而不是把问题单纯的抛给对方。比如要到一个城市先见一下那里的某位朋友。可以告诉朋友,这次来是什么目的来的,自己的计划是什么,已经安排好了什么。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比如能不能一起见个面吃个饭。或者对方还有什么别的建议?而不是单纯又粗暴告诉对方,我什么时候要来。除非你是他老板或者是直系亲属。
小朋友过马路。你不要告诉她。不要乱跑,要说,过马路了,让我牵着你的小手好不好?
把对方的方案为对方考虑好,也是沟通中的一种礼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