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30日,黄家驹逝世。今年,香港已经回归20周年了,而你离家已经24周年了。我们依稀记得你还在的日子,那感觉,恍如走在一个不醒的梦里。
天才总是如流星划过。黄家驹,已经走了24年。他从未被世人遗忘,他和Beyond的那些经典音符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里。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唱“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这句歌词。
有位朋友跟陈先生说过,哪怕听不太懂粤语,哼起Beyond的歌时却有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
Beyond的音乐影响了好几代人,每当我们彷徨和迷茫的时候,都能从黄家驹略沙哑又坚决的歌声中得到力量。在家驹歌迷的心里,他依然是那个无可替代的太阳。
黄家驹,1962年出生在香港一个劳工家庭,一家七口住在九龙深水埗一个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12岁那一年,家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英国摇滚乐传奇人物David Bowie,被Bowie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和时尚前卫的衣着深深吸引,自此便和摇滚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的黄家驹和弟弟黄家强
才华并不是一天练成,往往都需要长期的积淀。直到17岁之前,由于家境的关系,家驹的乐器只有一样——口哨。吹口哨的爱好让家驹的节奏感和乐感浑然天成。后来有无数人对家驹的音色痴迷不已,尤其是颤音和尾音处理,这大概跟他从小吹口哨有关系。
17岁那年,在邻居搬家的时候,黄家驹把邻居扔掉的木吉他捡了回家,试着弹奏,没想到这一弹就再也没办法放下。家驹说:“我整天觉得自己背着吉他,就像背着一把宝剑。”
▲家驹说他从小就离不开音乐 看他拿羽毛球拍的动作都像拿着一把吉他
曾经有一回,因为乐理知识匮乏、弹奏水平不佳,家驹被一个地下乐队的主吉他手羞辱,回家后家驹就对弟弟说,自己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吉他弹得比对手更出色!
1983年beyond乐队正式组建并成立了一个乐队,黄家驹担任主唱,取名beyond,翻译成中文是超越的意思。虽然取得了那次冠军,但是beyond乐队并没有一炮而红,当时的香港音乐界,摇滚还属于非主流。
▲Beyond乐队:左起 黄家驹、叶世荣、黄贯中、黄家强
没有知名度,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所以在Beyond成立初期,黄家驹生活得很是艰难。第一次演唱会是自己掏腰包开的。为了赚够开演唱会的钱,黄家驹做过销售员,在酒吧当过驻唱,甚至上街发过传单,最辛苦的时候,一天打五份工,可以说是非常励志了。
在这个异常艰难的时期,黄家驹的家人里只有母亲在默默支持他,偷偷给他存了一笔钱给他开演唱会用,《真的爱你》这首歌就是家驹为了感谢母亲,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创作的。
有一天黄家驹拿着吉他在街上走,遇到一个乞丐拉住了他的吉他。乞丐向家驹表达自己并不是想要钱,他叫黄家驹坐下,向他诉说了自己昔日的理想、奋斗的过去和历经的辉煌。乞丐的话使得黄家驹感慨颇深,激励了年轻的黄家驹在今后的音乐生涯中不断奋斗不断超越自己。于是后来黄家驹就写了一首《昔日舞曲》来纪念那个乞丐与他的谈话,表达了他对音乐理想的不懈追求。
对理想的无比坚持,让他坚定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Beyond乐队自传性质电影《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很多人知道家驹在音乐上很有成就,却鲜少有人看过家驹出演的影片。1992年张之亮导演的《笼民》,从题材到运镜到演员,在香港电影里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了,看完绝对是男默女泪,阿谷君当时看完反正是意犹未尽、心情十分沉重的。
当时的家驹正处在最火热的阶段,所以张之亮启用家驹应该也是考虑到家驹对青少年具备巨大影响力的。
电影讲的是在寸金寸土的香港,住在危楼之中的笼子里的底层民众的故事。黄家驹饰演了刚刚出狱住进笼子房里的毛仔。这时候笼子房要被拆迁,于是就发生了一系列笼民反抗搬迁最后还是被强拆的故事,非常的现实,非常的心酸。
▲电影《笼民》剧照
从小在底层长大的家驹应该是很能明白这种生活的艰难的。所以在他的歌曲里,他一直在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
八九十年代,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激烈的动荡,很多地方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26岁的黄家驹就已经意识到,要用音乐的力量使人们反省自己。
▲1988年,Beyond乐队四人一起游长城
除了《喜欢你》这首情歌,在Beyond的歌曲里,很少有描写小情小爱的歌曲,更多的是宣扬一种大爱,向我们传递着:自由、民主与和平。他音乐里的家国情怀、励志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无数的年轻人们。
《长城》、《农民》描写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不再犹豫》、《海阔天空》写的是理想与奋斗;
《光辉岁月》则是家驹在向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致敬。
家驹和乐队的其他人还背着吉他去过非洲,和当地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孩子们唱歌,《AMANI》就是在那个时候写成的。
▲Beyond乐队在非洲探望贫困儿童
家驹通过能做的一切向我们传递着真正的摇滚精神:除了励志、反抗,更要用自己的余力去关怀和激励他人。
在接受采访中黄家驹曾说过:
“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音乐不是娱乐那么简单,是生命里面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都不可以没有音乐。我是音乐人,我会尊重音乐!如果没有音乐,我会死,我真的会死!不可能没有!”
“我觉得我们的歌不是为了娱乐的,是用来欣赏的为多。粉丝懂得尊重音乐已经很足够。”
▲1988年,Beyond乐队曾来北京开过一场演唱会,地点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演唱会连续两天,票价分别是3元、4元、5元、6元。
“理想”这个词,反反复复在他的歌曲被提及。家驹一直在偏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妥协和迁就。
当时的香港乐坛翻唱泛滥,原创音乐得不到应有尊重,家驹对当时香港乐坛的现状十分不满。黄家驹的歌《俾面派对》就毫不客气地讽刺了香港娱乐圈这种浮华风气——不明白为什么玩音乐的要常去参加一些“俾面派对”(宣传和游戏节目),被人当小丑玩?
因为家驹的这种直言不讳,还得罪了圈中的很多人。
▲Beyond乐队的排练室,传说中的“二楼后座”
而日本当时是亚洲音乐的中心,是尊重原创音乐的市场,所以黄家驹决定去日本发展。结果,到了日本之后的发展也只平平,创作也依然要受到市场的牵制。
93年正值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际,黄家驹写下《海阔天空》这首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歌曲,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 ,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乐坛的挣扎和失望 。
这首歌没想到成了家驹的绝唱。93年6月24日,黄家驹在参与富士电视台节目录制时,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昏迷不醒,6月30日在东京去世,终年31岁。
陈先生看到知乎上有个提问是:黄家驹如果还活着,现在会是什么地位?当然有很多根据事实理性分析的回答,但是,最戳心的一个是:没有如果。
黄家驹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是很棒的精神偶像,不单单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还因为他的性格。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他的挣扎和奋斗,喜欢他的善良博爱,欣赏他的不屈和愤怒,憧憬他所追求的自由。怀念家驹,不仅仅是一种情怀,已然变成了很多人的信仰。
家驹曾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大事小事,我只做年轻人该做的事。”做为年轻人,他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不图安逸不为名利,只为内心。Beyond的音符和歌声鼓舞着年轻人努力拼搏,也鼓舞着我,成为一个有梦想有爱的人。
如果家驹这颗星还在人间驻留的话,今年,他已经56岁了。用黄贯中的话来说就是:“自从你走后,你的音乐从未停过,你比二十年前的你更真实,更坚韧地活着。”
由始至终他都保持着一颗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永远高唱着他自己的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