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婆婆的印象越来越不好了。
好像是积压在大脑里的不愉快的感受,一点点释放出来,形成一股很强烈的情绪,让我不得不正视它。
婆婆是一位农村妇女,土生土长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村里,没有上过几年学,不会普通话。
小时候作为童养媳,没成年的时候就到了公公家,嫁给了比他大8岁的男人,就是我公公。
公公家庭情况也挺特特殊,小时候从亲生父母家过给另外一个亲戚家领养了,
领养他的人家里,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公公自己亲生父母家有11个儿子。
所以就把排在中间的公公送给了领养他的那户人家作儿子,改成了现在的姓氏,比婆婆多上几年学,会一点普通话。
在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的福建农村里,这一现象应该也是挺平常的。
婆婆嫁给公公后,拉扯大了三个孩子,生活一直很困苦。
三个孩子中,老大是女儿,和婆婆一样勤劳能干,照料家务照顾弟弟,读书很好,但是因为眼睛疾病初中上了一半就没去上学了。
嫁给村里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全职妈妈,生了一个女儿后,在第六年终于如愿生下一个儿子,换了县城宽敞的新房,生活一年好过一年。
医生说眼睛疾病是因为营养不好导致的,有段时间婆婆常和我说很后悔在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不知道给他们吃得好一点。
当时他们没钱也没意识,直到姐姐生了病治不好了她才给孩子们注意饮食。
老二是儿子,天资聪颖,谦让懂事,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一路学霸。生活学习从不让父母操心,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大学里谈了恋爱,毕业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单位不错,妻子是浙江一个小县城人家的独生女,有点感性有点作。
生活中虽有小别扭但是还不影响夫妻恩爱,结婚后先后生了一儿一女,两人一起在大城市工作,大城市的生活机会多房子的压力也不小。
这个老二就是我老公,他们家的大儿子。
老三也是儿子,和哥哥是完全相反的类型,贪玩不爱学习,集父母的宠爱和操心于一身但是学业最差,
以至于到后来中专都没毕业跟着村里的人去南方的城市学手艺。至今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不多。
长大后没有了小时候的顽皮,长得帅还有点腼腆,和追他的女孩子结了婚,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经济最拮据。
妻子住在婆婆家两人一起照顾双胞胎一年后,出去重新上班,在父母的帮助下和姐姐隔着一个小区买了新房。
借了不少钱装修好的新房只有妻子和一对女儿住,他自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两地分居在南方的城市里赚钱。
婆婆跟着公公辛劳半辈,种过香菇,养过虾,几十年下来没多少积蓄,家境一直不富裕。
后来虾塘也被政府收回建楼房了,就只能靠体力在工地上打工为生。
这样的情况在他们当地来是极其普遍的。
我第一次见婆婆是结婚前,给我的印象是很年轻很注重外形的一位农村妈妈,待人客气,脸上常挂着笑容。
第二次是结婚的时候,在老公老家摆酒席,当时的我刚怀孕正是孕吐严重的时候,在老家住了一周很受婆婆的照顾。
第三次是生完大宝,小家伙8个多月的时候,我已经结束产假回去上班了,我妈妈身体越来越差,请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
那时我和老公还是两地分居,婆婆,宝宝和我一起住,老公每个周末过来看我们。
我和婆婆相处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分歧和冲突也开始一点点出现。分歧的焦点集中在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各种方面。
我们俩就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两个男人,他儿子和我儿子,生活在了一起。
当有冲突的时候我比较情绪化,在有情绪的时候不怎么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虽然两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时间也是挺和谐的。
所以总体来说我对婆婆的印象挺好,觉得她乐观淳朴,勤俭节约,力气很大饭量很大气量也很大,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觉得她很能包容我。
这种印象持续到生完小宝婆婆再次过来之前。
生小宝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定居下来了,婆婆从月子期间过来帮忙,一直帮我们带到了小宝7个月,因为公公生病才回家。
这段相处的日子里,矛盾和冲突不断,愈演愈烈,在几乎是水生火热的生活下,每个人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对我来说,那是糟糕透顶的一段黑暗的日子。
我先是和自己的父母关系恶化,后来是和婆婆关系紧张,同时和大宝的亲子关系也存在危机。
相对来说,和老公的关系还不太坏,他的爱让我挺了过来,那期间和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下,儿子的表现让我头疼不知道如何是好。
感恩就在此时遇到了二孩时代,开始走上了一条育儿育已,自我成长的学习之路。
8个月来,慢慢地,和儿子的关系亲密了,原生家庭造成的伤抚平了,从心里真正与父母和解了。
但是和婆婆,随着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一点点散发出来,越来越不想和婆婆相处了。
我对婆婆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在那段时间相处,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能引起冲突,积累着对彼此的不满和互相的不认同。
婆婆信佛,生活中很多禁忌,在我看来都是那么荒唐不合理。
我用的一些科学育儿方法,在婆婆看来又是那么麻烦和高要求。
我现在才明白,那些冲突里,有很多是我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她,或者是她把她的意志强加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