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思聪怼上了共享充电宝,发朋友圈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街电董事长陈欧立即发消息回击:
随后同一天,小电、Hi电、非常电三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发布融资消息。据悉,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共享充电宝行业内总融资额已逼近12亿人民币。
资本疯了吗?他们是在组团做局吗?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其实,资本并非“脑袋发热”,他们投资的并非充电宝,而是指向充电宝背后的“共享经济”。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
这几年来,国内从共享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房屋等,资本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其实,资本真正盯上的,是共享经济背后,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便捷和灵活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有需求才有市场,共享经济越来越被青睐,很大部分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存留了太多的问题,产能过剩、生产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低……等等,着实为人们的生活添了不少“堵”。
从20%的城镇化率发展到70%,欧洲花了200年、美国花了120年、日本花了80年。再看看中国的城镇化率,从建国时的17%到改革开放后的56%,仅用了三四十年,1%的年均增速远超其他国家。
而这样“拔苗助长式”增长方式,也为城市建设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具体表现在大城市资源集中,人们“争相抢夺”,但依旧不够用;小城市因资源的匮乏留不住人才,“空有虚壳”。
那么,如何解决 “大城市病”,缩小城市间的差异,让大城市更宜居,让小城市更有未来?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人口在百万级以上的城市,如果采用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综合发展收益将提高2.5-3倍。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早在几年前,我们国家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目前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超过500个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以往,我们总是以“人流”“物流”等词汇来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而如今,则要看这个城市的“数据流”“信息流”等智慧化程度。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即数字城市。
但城市并非孤立的个体,国家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和城市群的同时,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群的概念。从一个城市的智慧,到一群城市的智慧,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最终达到城市间的数据开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运作。
城市越智慧,生活就越有幸福感。在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交通上,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使得通勤率大大提升,例如中国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采用西门子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往返于广州、佛山两地的上班族仅需39分钟便可抵达目的地。
另外,城市的资源共享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如在一些先行先试的城市,市民去医院看病,无需携带现金和社保卡,即可直接在手机上挂号、查报告,并使用支付宝完成移动支付。
尽管智慧城市群建设是一项由国家主导的政策方针,但最后受益的是每一个人。所以,除了政府这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民间还有一条自下而上的助力之路。现在民间出现的各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就在践行这一点。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共享办公,则为初创者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招商快车共享平台,则让营销资源、技能变现成为可能,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
在资本狂欢的背后,共享经济是城市与城市之间,资源和产业的共享,是人们对智慧城市、便捷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为我们的生活、经济、甚至环境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