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所耳闻,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把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展露无遗。面对变化,人类因为复杂的情感,因为无限的恐惧,因为麻木的惯性......反而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来拥抱变化,常常怨天尤人,固步自封。
现实生活中,假如此刻你的这份奶酪(工作、生活、婚姻、爱情等)如同故事中所述,在你已经对一切习以为常的某一天,所有的理所应当都消失不见,你会怎么办呢?
今天想要为大家深度解析一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故事虽然简单,但笔者还是提取了几个论点与你共享。
首先,了解一下故事的主人公:
老鼠——嗅嗅:能够及时嗅出变化的端倪;
老鼠——匆匆:能够立刻采取行动;
小矮人——哼哼:常常担心事态会变糟糕而否认,抵制变化;
小矮人——唧唧:发现变化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后及时作出调整。
隐喻一 ——迷宫:
一、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故事中的迷宫其实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现实生活一样,每个人都在如同迷宫一般的人生道路上一边担心着未来,考量着现在,并寻找着那块属于自己的美味奶酪。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现有的生活很糟糕,我们习惯性地吐槽着周遭的一切人与事。就像那个失去奶酪的唧唧,既没有勇气去突破眼前这个环境的束缚,又对自己无奈的处境怨天尤人。当周遭的一切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不愿去接受这个现实,而是仍然以待在舒适圈里的姿态来指责变化,期待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再次复原。我想,这就是人类作为高级物种的一大缺陷吧——喜欢找借口指责外界,总是有一大堆想法,恐惧未知不敢随意迈出步伐。
说道这里,我想很多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经济学概念——“沉没成本”。如果一个人过度沉迷与此,那必然会束缚自己前进的步伐。
二、种一棵树的时间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面对变化的时候,就算我们无法预知到它。但我们依旧拥有选择以何种姿态来面对变化。j就像唧唧和哼哼,同样是身处迷宫的小矮人,在面对消失的奶酪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哼哼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乐观积极,敢于拥抱变化,敢于及时采取行动的人。他们虽然不同老鼠般嗅觉灵敏,可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无奈被动的境地,他们能马上察觉到自己已经失去奶酪,需要立刻采取行动重新寻找下一个奶酪。即便已经稍迟几步,但能够及时止损也是好事。所谓“迟到要比完全不做好很多”
三、如果你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记得,曾经有一份调查统计了很多人的职业与爱好,最后发现大部分人做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大多都是备受生活的压力不得不为之。那么,假如你不再恐惧,不再担心一份工作能否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假如所有的工作薪资都一样,你会选择什么工作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毕竟一生这么短,谁不想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你我,还是会想唧唧一样,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我们恐惧这不可预测的未知迷宫,同时我们也给自己找好了N个理由,不去拥抱变化。那些常常说别人油腻的青年人,或许就是在这样一种固化的环境中完成了自己华丽的油腻转型的吧。慢慢失去好奇心,不再关心未知的事物;开始变得偏执且顽固,不愿再去更新自己的认知。所以,有时候油腻一词也不仅只与30岁的人有关系。那些固化在圈子的人们早已埋下了油腻的种子。
如果你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笔者分享几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21岁那年,我鼓起勇气,放下对远方的恐惧,一个人去到祖国的边疆旅行。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好友,开拓了认知,丰富了所谓的青春。
22岁这年,放弃了一些唾手可得的机会——父母眼中的铁饭碗,选择去做一些大家不看好的职业,但却是笔者需要去提升自己的短板。经过历练,收获颇多。
23岁这年,因为环境出现了很多变化,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隐藏危机,而笔者也想要寻求一份与个人价值吻合的长期的职业规划,深思熟虑后毅然提交辞呈,去探索未知的道路。
过程中,不免肩负来自外界的压力重重,也承担着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取舍带来的痛苦,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折腾中,在尝试中,在未知中,一切才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希望永远是个好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