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作者: 易简随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01:40 被阅读0次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

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

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

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圣人可学而至与?

曰:然。学之道如何?

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

为人,其本也,真而静;

其未发也,五性具焉,

曰:仁,义,礼,智,信。

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

其中动而七情出焉,

曰:喜,怒,哀,乐,爱,恶,欲。

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

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

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

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

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中正而诚,则圣矣。

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至明而诚也。

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

故《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

信道笃,则行之果。

行之果,则守之固。

仁义忠信,不离乎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久而弗失,则居之安。

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又曰:"不迁怒,不二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

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

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

故曰:颜子之于圣人,相去一息。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辉矣,

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

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

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矣!"

盖伤其不得至于圣人也。

所谓化之者,入于神而自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也。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

或曰:圣人生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

曰:然。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

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

又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也。"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者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相关文章

  •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 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 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 学以至圣人之道...

  • 颜子所好何学论

    颜子所好何学论 程颐 原文: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

  • 《颜子所好何学论》

    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伊川先生曰:学以...

  • 资料 | (南宋)时紫芝——(南宋)汪应辰《荐时紫芝歴学劄子》

    (南宋)时紫芝——(南宋)汪应辰《荐时紫芝歴学劄子》 时紫芝,南宋理学程子(程颢、程颐)学派,任主薄,善厯学,汪应...

  • 诚信,一生的金字招牌

    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中有语,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

  • 履约保 | 在信用时代,平时如何提高个人信用?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这句...

  • 南歌子·有谁知

    诸子问颜子,知之为不知。颜子又何知。来求老夫子,也无知。 2009.5(1240)

  • 程颐

    程颐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庄龄 程颐(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

  • 日月何其促

    日月何其促,等闲已白头。多年睡懒觉,此夜起清愁。心事不堪论,江山亦倦游。但从吾所好,此外复何求。

  •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3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d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