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公司》读后感慨
创造力代表的“新”企业
Google始于1998年的偶像级“老”公司,走进公司遍地的科学家员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Google才会吸引众多仰慕已久的人想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管理方式,探寻其保鲜的奥秘。以前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怎么区分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自己的答案是驱动创造和主动创造的差别,中国企业说创造可能都还不是特别的匹配,当然现在中国的创新力量已经崛起,在不久的将来有称霸全球的潜力。
纵观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历史,比中国领先了30~40年,这个跨度其实是很难追赶的,因为大家都在同时前进,这也造就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是比中国要高许多,虽然现在看起来美国已经有点创造力疲软,中国在展开全民创新的熏陶,可是感觉到的本质还是驱动创造(政府驱动),并非是google文化里面所描述的那种精神层面的收获,当然并不是说商业利益不是企业的第一位,其实Google在本书中也在规避这部分的内容深度,这是一个企业对外形象应该隐藏的根本。
技术与商业的碰撞
一家工程师文化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明星员工,众多各领域的科学家,当科学家开始融合到商业领域的时候,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就像那么多巨头成立研究院烧钱烧夸了的不计其数,贝尔、HP等,根本原因就是科学家融合到商业领域太难,然而Google在这么多年里面已经呈现了这样的趋势,将以前清晰的界限变的模糊,在模糊的效应之下带来了商业价值,也许是机遇成就了Google,但是后续的发展与机遇的交集甚少。
Google其实反映出来的是对各行业明星的吸引力是如何创造的,抛开现实的金钱不说,一个良好的创造氛围是最难实现的,有非常多美式企业并非是这类的新星,像甲骨文、IBM、微软等都是非常严格的科学流程型企业,但是并没有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力的这个话题现在应该是在中国尤其的敏感,如何激发中国企业的创造力,如何保障这种创造力的持续发展,光凭政府的氛围驱动完全不够,解决生存环境问题还是创造力发展的最大助力。
充满美式映像的企业文化
美式企业总是在文化中注入了丰富的愿景,也许是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美好的愿景才是企业长青的一剂精神麻药,可是资本家们肯定不会忘记商业价值,然后研究各种管理方式和手段,在不打破美好愿景的情况下去鞭策企业里面的每个人,去提供个人最大价值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商业价值。
美式企业,总是在想尽各种办法去激活人们的创造力,各种方式去寻找优秀的人才,而且他们非常的尊重人才,这点是中国企业一直所羡慕的,也长时间像美国企业学习的,记得在多少年前,中国身上背负着一个山寨大国的名声,如今这个包袱慢慢的褪去,也许在多少年以后也能形成独有的中式企业映像。
结语
本书中虽然只是诉说google,其实表现的是美国这类新星企业的趋势,他们有共性的地方,这个也是管理学领域需要研究的案例,也有非常个性的地方,但是终究都逃不过一个规则,就是他们所尝试过的事情,成功的比失败的多,失败的也并不是全盘都输,还有可以利用的地方,这个思维上面应该是在本书中能深刻体会到的,如何让一个企业保持做正确的事情,有未来的事情,让失败成为一个良性的失败,而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