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走出去”
陈鹤琴在《怎样做小学教师》一书中提到:活教育就是教学方面应该是多在户外、领导学生自主研讨、启发式,诱导式、自动的。纵观当下的教学,除了体育课是在户外,其他的科目能把教学场地设在户外的少之又少。大多数的课都在室内,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捧着书,阅读那些冷冰冰的文字。
在教二年级的时候,每周我设置了一节“星空故事会”,利用每周三的第一节晚自习,让孩子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围成一个圆,让他们讲故事。在这种空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用正襟危坐,很放松。他们的思维打开了,想象力也丰富了起来,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跃跃欲试。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依然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老师,以后还会有星空故事会吗?”孩子们的眼神变活了,身体也变得灵动起来,比在教室里更爱表达了。
在我的同事李老师的数学课堂上,我也发现了户外教学的效果要比在室内教学效果好。她在讲“方位”一课时,就是让孩子走出教室,让孩子做游戏,在孩子更直观地形象地学习方位,这要比在教室里单纯的面对课本上的图画和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汪校长对这一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的老师认为在户外上课,不容易控制课堂,并且也不能使用多媒体,这是在户外上课的弊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用于户外上课,在户外上课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备好一节课是关键,如果能利用好大自然这个课堂,教学效果会翻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