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人说,专注才能成功,恰巧专注也最难得。或者说,因为能专注下去的人很少,所以成功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小范围时间尺度来讲,魏教授曾经说过,小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专注力。假如他在做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吃饭或者别的事情去打扰他,这个时候会打断思路,影响专注力的形成。延伸到大人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码农都是深更半夜敲代码,而作家也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提笔整理思绪。
大的范围就是,做一件长远的事情,文艺点就是“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小时候,长辈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谁家的孩子成绩好,谁家的孩子成绩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所持有的一个观点“小时候小女孩往往比男孩子学习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经常颠倒过来,从而形成“男孩子成绩优于女孩子”。
究其原因有两点:
1. 小时候,男孩子比较顽皮,贪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少。女孩子比较文静,在父母的督促下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开始萌生,每天花在打扮自己的时间要占用一大半,对应的学习时间就会减少。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会灌输“养家糊口”的思想,压力转化为动力,自然就有所表现。
从以上来看,这样的变化也是一种“专注的代价”。小时候,女生专注于学习,但是年龄增长后把“爱美”放在首位,哪怕付出更多时间去打扮自己,失去成绩好的优势也不觉得可惜。而男生小时候觉得,玩比较重要,长大了就觉得学习更重要。这样结果的来回转换,在两种年龄段和两种身份间的体现,也是一种“行为性价比”的互转。
在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大爆炸,随着而来的就是“信息恐惧症”。这可能是一个新名词,你仔细的回忆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流程:你是否起床就拿手机,是否长刷朋友圈,是否关注了一大批的公众号且内容相似。。。
这些都是信息焦虑的体现,常常翻看手机总觉得会错过重要信息,其实除了客服根本就没有别的东西。明知道刷朋友圈只会看到一大批的广告,但还是忍不住一页页的翻。公众号也是,关注了一大批同质的订阅号,看完后结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
比如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好的文章,但是打开的时候总是不细心的研读,反而是随手“收藏”。结果可想而知,总觉得收藏的越多就相当于自己知道的越多,其实并不然,收藏而不学习等于没有。就像《这就是铁甲》里面,侠客说“犹豫徘徊等于白来”。这样习惯性收藏的重复性动作,只会加重对“以后看”的依赖,而产生不了效益。
面对以上毫无裨益的重复性动作,一定要学会克制。这样才能给自己的生活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