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本科生开《心理学概论》,经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有些学科离生活有点远,给人感觉隔行如隔山。心理学不同,给人的感觉忽远又忽近,近则每个人都有觉察,远则给人一种神秘感。
说它近,就在于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情绪状态。比方说,此刻的我在写一篇科普文章给大家,情绪状态比较平和。说它远,就在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常常不由自主、不可捉摸。比方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明白自己为何变得敏感脆弱。弗洛伊德号称与达尔文、哥白尼齐名,颠覆了人类的自恋。人类自以为是上帝的子民,万事万物的主宰,弗洛伊德说,其实人类并不理性,很多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决定。潜意识,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它对心理现象的解读具有颠覆性,让你觉得好奇而又神秘。
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契合德尔菲神庙上镌刻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
心理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如果非得给心理学下个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所有的学科定义都涉及研究对象及其规律。特定的研究对象意味着心理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确立了学科的边界。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科学方法的介入让心理学在人类学科体系中确立了江湖地位,自此心理学不用附着在哲学的母体中。自诞生之日起,心理学才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非常多,然而最为大众熟知的还是应用心理学大分支下的临床与心理咨询。就像内蒙人都会骑马、山东人个个都能喝酒那样认知走偏,将心理学仅仅理解成心理咨询实在是误会至深。究其实,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很小的一个分支。更有意思的误会是,以为学心理可以窥探他人内心的想法,我不止一次地被人问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心理现象背后规律的把握让我们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所在。
因为学了发展心理学,于是就对生命发展规律有了了解,养育小孩就多了一份乐趣。比方说,父母就能观察到小北鼻并不是生来就说“我”,而是言必称自己的小名。“豆豆饿了!”“豆豆要拉臭臭!”有一天,父母真的发现Ta说出了人生的第一个“我”字,教科书诚不我欺,从此你知道这个小生命与你渐次分离!高兴而又伤感!
解释或许是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技术之一,比方说,心理动力学治疗就是将人的潜意识变成意识的过程。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可以让你看到真相与本质,从而拓展对人性的理解。比方说,一个小北鼻有个依恋物(布娃娃),爱不释手,形影不离。源自客体(母亲)不在身边时,依恋物(布娃娃)这一客体替代性满足了母亲的慰籍作用,而且依恋物更容易控制,容易获得安全感。倘若人人都能理解到,就少了伤害,而不至于将小北鼻的依恋物偷偷扔掉。从此母子有道难以愈合的缝隙!
预测这一功能颇有点算命的味道!其实,我们经常用到这一功能,只是没有觉察而已。比方说,你找一个对象总是希望长相厮守,会不会看走眼,取决于你识人的能力。接地气一点,借助心理学我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从而享受幸福人生。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高考,也是心理学相关学科研究者试图为国选材,甄选出不同的人才,从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组织部门选干部,无非就是借助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预测判断此人是否能胜任这个岗位,如果没有足够好的预测性,那就可能祸国殃民。
人类最为痴迷的或许就是控制了,近几百年年来自然科学的进展,让我们可以上天入地。我有时候经常想,如果人类的始祖来到现代社会作何感想?偶尔我会冒出奇怪的幻想,一群群褪去毛发的“猴子”,开着汽车,坐着飞机,住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中。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科学规律的把握!心理学聚焦于“认识你自己”,研究人的知情意行、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目的就是好好活着,学会生活学会爱!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人生,不值得度过。心理学做伴,让你活得通透,活得明白一些!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