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学家的3个孩子竟然得了抑郁症:母爱的本质是什么?》的收获:
“攻击性,并非天生,而是因无回应的绝境而生。”
此篇文章,让我自省。回想昨晚孩子的反应,也许就是因为我没很好回应他,他才着急了。
蟹宝成长手册在托管班被别的同学带回家了,第二天要交的,约了那位同学的妈妈明早在校门口拿回手册。今晚没手机可写,只能先写上粘条上,明天再粘到成长手册上去。因在找不到手册时跟他班主任报备了,班主任要求明天上午家长过来聊一下天。于是,妈妈感觉到压力了。
为了辅导蟹宝写成长手册,他想说话而我急于表达,最后着急了他说着妈妈听我说然后一巴掌呼到我脸上,呼完他有点懵了,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当下的我其实内心没啥,但希望他由此学会尊重与爱。于是,我认真地表示:写成长手册要交,是你的任务。妈妈在协助你。但你看,你着急了生气了,还打了妈妈。我很伤心,我需要冷静一下,我请爸爸来帮你吧。
于是我离开了,请他爸爸来协助他。
他沉默了,我盯着他,他看着我,看得出他眼睛在渐渐泛红。我还是离开了,在他爸爸过来后,他异常活跃地与他爸爸交流着,并写完了成长手册的内容(虽然写得字不好看)。
想在他睡前和他聊一下和解的,当忙完回来,他已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在急急忙忙中赶去了学校。
在校门口,他很开心没有迟到,但因要等补粘上昨晚写好的成长手册话语,他一直催妈妈快点要迟到了。这时,我一边快笔写着评语,一边说:这是你要面对的问题,一没收拾好东西,遗漏导致现在要补,所以你得等等了。
最后赶在8:05前交给他带着进了校门。
这样做的初衷是:
1、想到这是孩子的事,造成这样的后果,那就让他直面反馈(焦虑、补写);
2、让孩子的父亲参与到他的教育中;
检讨一下,也许我可以这样做:
1、昨晚十点多接到他同学家长的回复说手册在他们那,我可以过去拿回来,虽然有点远,但拿回来写好,这样今早就不用这么被动了;但这样相当于我帮孩子承担了后果。
2、昨晚我或许可以先陪他写完手册话语,完成了再聊聊冲突的事情,让孩子带着平和的情绪入睡,这样做更好,下次我需要注意;
3、早上再起早点,多点时间到校门口,这样就不会这么紧张;时间管理是我的问题,这点孩子做得比我好的,要改善。
这篇文章提到哈洛的代母实验:
[哈洛由此得出了两个结论:
独立并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训出来的。恰恰相反,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就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而越是得到关注少的孩子,就越是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以上,我要陪伴中加以应用。提高每天陪伴蟹宝的质量。我希望蟹宝成为温暖、开朗、坚韧的人。我相信我可以。
蟹宝问:妈妈,你要相信我我可以的!
我回答:是的,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