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尚峰读《心流》4

尚峰读《心流》4

作者: 尚太极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08:30 被阅读0次

    书名: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张定绮

    以下内容是尚峰读这本书时做的摘录,以及加了一些按语。书中原文及部分按语未加区分,敬请谅解。

    第五章 感官之乐

    身体的价值,它真正无比珍贵之处,乃因它是一切体验的来源及实际生活的记录。

    身体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产生乐趣的潜力,但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种力量,因此从不运用自己的体能装备,把身体制造乐趣的能力束之高阁。感官不加训练,就只能提供混乱的资讯。生涩的动作漫无目标而又笨拙,迟钝的眼睛只能看见丑陋无趣的景象,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听见的多半是刺耳的噪声,粗糙的舌头也只能辨识平凡的味道。如果任由身体感官萎缩,生活品质充其量只能勉强及格,有时甚至相当苦闷。但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身体所能,学习为肉体感官建立秩序,精神熵的现象就会一扫而空,变为充满乐趣的和谐。

    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

    步行可以乐无穷

    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尚峰按:尚峰倡导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行立坐卧皆太极。尚峰走路时,整个人不散不僵,又松又整,如平地开车、水上行舟,重心没有高低起伏,水平前行。

    控制的最高境界

    谈到控制身体与体能,西方文明跟东方文明比起来,实在太幼稚了。

    完美的社会应该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又不执意苛求完美。

    东方武术

    东方武术不像西方武术只专注于体能表现,而倾向于修炼习武者的心理与精神状态。

    美食之乐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茨·莱布尼茨最近完成了好几本食谱,他在书中也应用到音乐的譬喻:“在家烹调的乐趣,像是在客厅演奏弦乐四重奏;而上一流的馆子用餐,却像是一场盛大的演奏会。”

    肉体快乐会轻易把精神能量吸干,无法再去追求其他目标。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基于恐惧而勉强压抑欲望,人生就会变得黯淡无光。这种人会变得刻板、自卫,自我也停止成长。唯有自动自发地遵守某些纪律,人生才有乐趣,而仍然保持理智。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欲求,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

    一个人要在数种不同的体能领域中都臻至高度复杂的程度,相当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舞蹈家,或深谙声、光、饮食之美的行家,都需要全力以赴。一个人清醒的时间有限,能精通几项就已经不错了。

    第七章 工作之乐

    人跟其他动物一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谋生上,身体需要的卡路里不会自动出现在餐桌上,房子和车子也不会自动组合供你使用。

    工作到处都存在,种类却千变万化,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有没有乐趣,对于他整体的满足程度可造成极为可观的差距。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

    庖丁解牛

    在心流之下工作是发挥人类潜能的最好方法。

    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

    尚峰2000年学厨师时的话:

    为厨应敬业乐业,不计较回报的高低;而患得患失,则会影响才智的发挥。

    “遇”的神秘巅峰并非如超人般一蹴而就,而得靠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周遭环境中的行动机会,等到技巧渐臻完美,一切动作就完全像发乎自然,给人出神入化之感。

    尚峰按: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庄子·养生主》里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的整个过程,就像是在跳一支舞,就像是在演奏一首曲子。

    《庄子·达生》里还有一位驼背老人用竹竿黏蝉,好像用手拾取那样容易。

    他们的工作换了别人做,恐怕要觉得厌倦、单调、没有意义,但他们都把工作变成了有趣的体验。他们全神贯注于手上的工作,磨砺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其中。这么一来,工作变得充满乐趣,投注了精神能量,再怎么无聊的工作也乐在其中。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工作越像游戏——亦即有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目标明确,有立即的回馈——乐趣就越多,不论工作者属于哪种层次都是如此。

    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策略。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诸如打猎、家庭式纺织、外科手术等。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像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这两项策略若单独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乐趣增加太多,但两者双管齐下,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

    未来属于善用闲暇的人

    从技巧的运用中产生的心流体验,会带来成长;纯属被动的娱乐背后,什么也没有。

    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一方面,如果我们听任它们得逞,它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副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布莱特比尔写道:“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一个人若不能忍受孤独,甚至从中发现乐趣,就很难完成需要全神贯注的任务。

    一个人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只有在我们因一个人本身的优点而重视他时,他才能成为最丰富的幸福泉源。

    学习独处

    未曾学习过控制意识的青少年,很可能会长成不学无术的成年人,他们缺乏在资讯充斥的竞争环境里求生所必需的复杂技巧。更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更没有养成寻求挑战、激发成长潜能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诸如药物、娱乐、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这是一种退化的反应,并不能带你前进。在成长的同时享受人生,就是从人生必然会出现的精神熵现象中,创造更高的秩序形式。换言之,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肉体的精力随年龄渐长而衰退,这代表我们应该把精力从操控外在世界的野心,转向对内心的真相做更深入的探讨;这也代表我们终于有时间读普鲁斯特的小说、学下棋、种兰花、帮助邻居——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事情值得追求的话。除非早已养成善用独处光阴的习惯,否则这些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习惯越早养成越好,而且永远不嫌太早。如果一个人能随心所欲地进入心流,不受外在条件限制,就已掌握了改变生活品质的钥匙。

    驯服孤独

    桃乐西一年到头的日程安排都很紧凑:5点起床。漫漫长夜桃乐西都专心阅读和写作。她书架上的书包罗万象,所有你想得到的题材都有。

    熬过孤独唯一的方法就是设法整顿注意力,不让精神熵损害心灵。

    一方面,如果把孤独当作实现在人群中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机会,那么你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反而会喜欢独处,而且从中学到新的技巧。另一方面,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孤独根本不是什么挑战,而是必须不计代价避免的不幸下场,那么孤独当前,他就会慌乱失措,用不能助长自我复杂性的手段转移注意力。

    任何环境下都有掌握心流活动的机会。

    不论在纽约市中心,还是在阿拉斯加的边陲,都会有孤独的问题,除非学会从中找到乐趣,否则你就得花大半辈子的时间逃避它的阴影。

    尚峰按:尼采说过,除了神灵、野兽和哲学家,人都忍受不了孤独。

    如此看来,尚峰离哲学家,虽不中,亦不远矣。

    青少年问题多多

    如果父母在家里安排一些容易了解、颇具复杂性的活动,情况就好多了。如果父母喜欢玩乐器、烹饪、阅读、园艺、木工或修汽车引擎,他们的子女就有可能从类似的活动中发现挑战,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开始从一些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事情上找到乐趣。如果父母多谈谈他们的理想与梦想——即使没能实现——也可能会激励孩子的野心,突破目前的自满状态。

    然而光是对迷失的青少年耳提面命,灌输他们该做何事,并没有用;只有活生生的范例及具体的机会才能奏效。

    尚峰按:孩子不是靠管出来的,是靠影响出来的,言传身教。

    第九章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培根引用禁欲学派哲学家塞涅卡的话指出:“人在得意时表现出的种种优点令人羡慕,但人在困境中表现的种种优点更令人佩服。”

    应付造成精神熵的状况,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挠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上,消除它,并重建意识的和谐,这种方法比较直接;另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状况,包括自己在内,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目标,寻求不同的解决之道。

    帮助别人远比击败他人更令人满足。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一个人有没有“自得其乐的自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并不是什么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力量所造成的。

    集中注意的能力越强,投入就越容易。注意力失序、精神容易涣散的人,总觉得被排除在心流之外。任何转瞬即逝的外来刺激,都有可能使他们分心。

    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如果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那么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就会形成蔚为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每种活动都深具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心流的首要条件便是,行动必须有目标,如赢得一场比赛、跟某个人交朋友、用某种特定方式办成一件事。目标本身通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求意义”:不论它的本质,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大方向,人生就会有意义。

    一个人制定的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让自己的精力消散或浪费掉。

    尚峰按: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一个知道该怎么做,却无法打起精神实践的人,实在很可悲。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峰读《心流》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pa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