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农村妇女范雨素走红网络,看她的照片,有一种独特的美,如果一直从事脑力劳动,肯定更美。其实乡下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女同胞,有美貌有一些天赋,但一辈子却固守在那片黄土地上,早早的被风雨磨皴了皮肤,磨掉了容颜,操持一辈子,辛劳一辈子。我的老妈也是其中之一。
自从2000年出门上学,没有给老妈过过生日。今年她六十整,五一又碰巧在她生日附近(后天),我和弟弟妹妹决定回来一趟,给她过一次生日。其实我们回来,她和老爹反而更忙碌,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很满足的看着我们吃。不过,在她吹蛋糕、我们唱生日歌的时候,老妈还是好开心的,笑开了花。
外婆生了七个孩子,老妈排行老大,因为要照顾弟弟妹妹,她不得不小学一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所以基本不认识几个字。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妈,一直坚持竭力让我们读书,哪怕再苦再累也从未动摇过,可以说她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让我们几个孩子读书上。不得不感慨,有时候一个理念就能拯救一个家庭,决定了家庭的走向,要感谢一个不识字农村妇女的育人理念,让我们兄妹几个有了跨入城市的可能。
看了范的经历,我突然发现应该更早的让老妈到城市生活。虽然我工作十多年了,但老妈的生活却一直没有多大变化,这几年我甚至还有些疏远她。虽然身体不好,但她还坚持种田,有时间还给别人打工,用她的话说,家里的事情(主要是婚事)还没有办完,自己的任务尚未完成,怎么能休息呢(言外之意是还要干活挣钱才行)。另外,到城市里来,她总是担心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事实上,她完全可以靠自己双手活的更好的,还不会比农村更辛苦。我在想,哪怕在我刚工作的时候,接老妈到城市卖早点,现在的她也不会那么苍老,肯定活的更快乐更富足。范玉素一个月能挣三千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村妇女大半年甚至一年耕作的酬劳,还可以到处参加文艺活动,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至少有一些光彩。她的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目前年薪九万元,她们真的了不起,通过走进城市,品靠自己的双手,慢慢的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所幸,老妈慢慢被我们说服了,请她逐步消除了家庭办事的顾虑(其实她辛苦挣的几个钱根本办不了事,那只是她给自己一个交代,一种她们这一辈人生责任的达成),走到城市去生活,哪怕她继续劳作,想必也能过上些高品质的日子。
这次回来,跟一个堂嫂聊天。她的一个女儿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她曾去过一次深圳和广州,说南方的米饭真的好吃,饭菜都很不错,很习惯,大城市真好(我们去看望曾经是教书先生的外公,他也念叨南京的好,说城里人的素质就是高,对人非常有礼貌,城市的绿化做的好)。她说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人生并不长,需要的消费再也不节省了,而且不再囤着,买了衣服就穿,买了新鲜的蔬菜水果马上就吃,但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她也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节省,要多为自己花钱。她想的很开:为何要留恋农村?土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辈子太短了,要过好每一天才最重要。我为她如此开放的思想感到惊讶,鼓励他和堂哥可以去上海做小生意(现在老家收花生转卖,很辛苦,利润很薄),一来他们还年轻(不到五十),二来都受过一些教育,在上海也有亲戚,可以更好的落脚。到了这样的大都市,随便做点小生意(比如卖蔬菜、水果),肯定会如鱼得水,生活品质和赚钱都会大幅改善。
对于很多人来讲,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在农村改善的空间都非常有限,大城市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大城市的天空是自由的,因为各种需求都很大,服务也越来越发达,哪怕你没有太多的才华,只要有一点能力,都比较容易变现成经济价值,足以让你过的开心。中国拥有那么多的人口,如何释放民间的活力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户籍政策改革多么重要),一个国家的强大,背后必须以每一个个体的强大为基础,真心期待大城市能够敞开胸怀,拥纳四方来客,聚集八方双手,汇集个人梦,共织中国梦(潮流已然势不可挡,未来的五到十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很可能集聚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创造全国三分之二的GD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