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瑞/71篇。(7月6日•周五)
【静修】
静坐30分钟,默念《心经》。
【今日学习】
听樊登读书《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分享内容:
孔子学说
(1) 孔子学说的纲要条目
① 为学
孔子主张的“学”不是后世一些人所误解的死读书,而是“屡空”,是“心斎”,是“克己复礼”,是“不改其乐”,是“不迁怒不贰过”,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学的是如何生活,如何来养成自己的人格。
② 一贯 忠恕
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这里就包含着“学”的方法。就是他曾经告诉子贡,说自己不是“多学而识”,是“一以贯之”。
也就是说,学做人的道理也好,学其他的也罢,并不仅仅是靠知识或经验的堆砌,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运用在学习任何事情上。
书中,梁启超先生对孔子这句话中,“吾道”的“道”作了探寻,借由曾子的口可知,此“道”指的是“忠恕”(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自己也旁证过,他曾经回答子贡问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的意思可解为“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
③ 仁 君子
之前说孔子讲的“学”,是教人学做人、养成人格。梁启超先生将“仁”解作“理想人格”,而“君子”则是能合着这种理想的人。
“仁”字拆开,是两个人,可见“仁”这种理想人格是体现在人与人的相处与交往中的,没有他人,则显不出个人的“仁”来。
关于“仁”的标准,“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具体的言语散落在《易经》《论语》《礼记》等资料中,大家可以当作补充说明,把这些文献中关于“仁”和“君子”的条目一一找来看。
但归根结底,要理解学习孔子的“仁”,我们应像上一条目所述,去寻找“一以贯之”的准则——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含着这种准则,即与人相处,要做符合双方相对关系的事情,为人君,要仁爱,为人臣,要敬上,为人父,应慈爱,为人子,应孝父母……等等。
④ 礼
最古老的礼本是宗教的一种仪式,而后演变为一切社会习惯、礼仪乃至行为规范。孔门注重礼乐,是因为视之为涵养人格的利器。
⑤ 乐
音乐是孔子的嗜好之一,也是他门下的必修课。孔子重视音乐,也因为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有感于人事物而发的,是愉悦人性、陶冶情操的好工具。
⑥ 名
孔子重视“正名”已不用多说,正名而后可以循名责实,以求名实相副。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
⑦ 性命
孔子少言“性”,而多论及“命”。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也常被误解为狭义的人之“宿命”。实际上,孔子所说的天命,更多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定法则。例如庄子引用的孔子之语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
⑧ 鬼神祭祀
孔子教人,说的都是世间法,而不说神神鬼鬼的东西,但祭礼、斋戒他却是提倡的。在他看来,“万物本乎天”,所以祭天;“人本乎祖”,所以祭祖。所以说孔子的祭礼,是将“祈求护佑”的需求转变为“反本报祖不忘其初”的用心,正如他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今日工作】
二楼卫生间敲墙
与易老师沟通租用书店场地事宜。
五楼钢琴房玻璃门安装
清理五楼装修垃圾
晚上跟进木工接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