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春雨淅淅沥沥的时节,是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春寒料峭之时。
实在是冷,也实在是不好受。我每日要在寒风冷雨里来回好几趟,饱受风雨欺凌。实在是不太喜欢这雨,这风。
可是,翻开诗词歌赋,对春风春雨却是大加赞赏,对春天也是极尽赞美之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什么润物细无声嘛?明明就像是连连寒雨敲窗!什么随风潜入夜嘛?明明是连连几个月的雨不曾收网!
因而,实在是不理解诗词歌赋里的句子。因而,我也觉得孩子们理解起这些诗词歌赋也有格格不入之陌生感。总觉得诗歌描绘的是虚假的生活,自己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人,一旦感觉被欺骗,就不会轻易相信他人,更加不会接受了。
所以,教学中应该要更多融入生活体验,也要尊重儿童感知,不可让他们只顾背诵了。
上次读丰子恺的散文,其中有一篇就讲到了“春天”,于他自己而言,真的不喜欢春天,不喜欢那寒风冷雨的春天,不喜欢那寒意料峭的春天。我为此文感到称手拍快――真的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可是,我似乎又觉察到:春天,一个是自然界的时间上的概念;而另外一个春天,存在于文化上,是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毕竟给了人无尽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