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对自己的状态、工作、生活等不满意的时候,想要寻求改变,但有的人改来改去,没有多大的成效。
①改变是一把双刃剑
陈海贤老师说:“改变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在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对现在自己的不满。
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但也可能带我们走上另外一条路----让我们感到焦虑、迷茫、自卑、手足无措,甚至陷入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真正的改变,首先是先接纳现在的自己,然后再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再寻找适合自己的改变方式。
陈海贤老师说:“接纳自我,就是一种改变。”
②对改变的2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以为接纳自我,就是不改变。
其实,接纳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很难的改变。
俗话说: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很难。
因为人的趋易避难天性,遇到焦虑,就会想改变,但是改变又不是容易得事,又要违背天性。所以,顺境、逆境都是人生常态。
这也是有时候,我们需要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而盲目地改变,常常会事情发生的节奏。
第二个误解是,把接纳自我,当作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
有人本能地认为,接纳自我后,自己就会变好。
其实,这个接纳自我追求的本身,就是他无法接纳自我的原因。
陈海贤老师说:“接纳自我其实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对生活的过渡控制,舍弃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他推荐的著名“森田疗法”,对想要改变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改变方法。意思是,一个人不要纠结于自己的问题。只把它当作生存的常态,转而关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种“曲线救国”的改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我们只看问题本身,而忘了问题以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才是接纳自我的真谛。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而且,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行动、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中,获得不断超越和成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一只乌鸦要搬家,来跟朋友白鸽告别。
白鸽不解地问:“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乌鸦回答道:“其实我也不想搬走,但这里的人对我太不友善,他们嫌我叫声太难听,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白鸽想了想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你搬到哪儿都不会受到欢迎啊?”
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经常反省审视自己,坦然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自己,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而不是抱怨和逃避。
只有愿意接纳现在的自己和现状,才能从容、坦然地裹挟着自己勇敢向前,做自己该做的事。
在不断前行中,认识自己;在不断修正中,完善自己;在不断成长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改变自己,从接纳自己开始。学会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学会认可自己,就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③如何有效改变?
陈海贤老师说:“评价改变有效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看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变了状况,还是维持着状况,甚至比状况变得更糟了。
通常,无效的改变,会维持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为此,陈海贤老师给出两个问题,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问一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第二个是: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春播,夏长,才有秋收。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因为仅仅想摆脱焦虑,就急着改变。否则,既没有效果,还会变成问题。
一个人的改变,要遵循“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规律,不能盲目、莽撞进行,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有一个作家说过:“人生总要经历各种失败,走错方向、爱错人、选错路,都是常会发生的事情。行到半程,爱到半生,关键时刻若能够及时止损,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所以,在改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走了弯路,改变无效,在原地打转,甚至更糟,我们就要及时审视自己,调整改变的方式。
比如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明确方向,而不是做无用功。
所以,想要改变是好事,但是不能盲目追求改变,在接纳中认清自己,从无效的改变中解脱出来,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才能实现真正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