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维《山水论》原文及译文

王维《山水论》原文及译文

作者: 甜蜜荔枝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09:48 被阅读0次

《山水论》原文

王维 〔唐代〕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王维的《山水论》白话翻译:

        凡作山水画,须先立意构思,然后动笔。如果山要画成一丈,那么树就画成一尺;马如果要画成一寸,那么人就画成一分。远处的人不画眉眼,远处的树不画枝条。远处的山看不见石头,要画得像隐隐约约的眉毛一样;远处的水看不见波纹,要画得与云天相接。这就是画山水的口诀。

        山腰上要画些云彩去遮挡,石壁上要画些流泉去衬托,楼台间要画些树木去掩映,道路上要画些行人去点缀。石头要分三面去表现其立体感,道路要画得有来路又有去向,画树要注意描绘树冠,画水要注意表现风向。这就是画山水的法则。

        凡作山水画,山势平坦而顶部尖的叫“巅”,山势高耸陡峭而连绵不断的叫“岭”,耸峭而有洞穴的叫“岫”,峻峭壁立的叫“崖”,峭壁上悬有石头的叫“岩”,山形浑圆的叫“峦”,山麓之下水路通畅的叫“川”。两山夹道的叫“壑”,两山夹水的叫“涧”,像岭但更高的叫“陵”,极目远眺而一马平川的叫“坂”。如果知道了这些山水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就知道作山水画的大概了。

        观察自然山水要先看气象,然后再分辨清晰与模糊。作画时先定出主山与其他山峰的朝揖关系,再列出群峰的威仪。山峰画多了会显得凌乱,画少了又会显得散漫,不但要画得不多不少,而且要有远有近。远山不能画得与近山相连,远水不要画得与近水相接。在山腰掩映环抱处,可以安插寺院僧舍。在断崖斜坡堤岸处,可放置小桥。道路绵延的地方可排列林木,河岸绝尽的地方可接古渡,水流断续的地方可隐现烟树,水面空阔的地方可画征帆,树林深密的地方可掩映房舍。岩边断根的古木要有藤萝缠绕,水边石岸要画得倾斜奇峭而有水蚀痕迹。

        凡画树林乔木,远的要画得疏落而低矮,近的要画得高挺而密集,有叶子的树木枝条要画得嫩柔,没有叶子的枝条要画得硬劲。松树的皮要画得像鳞甲,柏树的皮要画得缠绕树身。生在土里的树木要画得根长而干直,长在石上的树木要画得卷曲而孤独。老树要画得盘根错节而垂垂半死,寒林要画得疏密有致而衰败凋零。

      有雨时分不清天与地,辨不明东与西。有风无雨时,可以通过树枝来表现风向;有雨无风时,则可以通过压低树头来表现雨势,行人撑着雨伞,戴着斗笠,渔父披着蓑衣。雨后天晴,阴云飘散,天空碧蓝,薄雾霏微,山色更显青翠润泽,太阳偏西,斜晖洒地。

        清晨的景色要表现出千山刚刚破晓,雾霭混蒙,晨光熹微,残月朦胧,气色迷离。向晚的景色则要表现出山衔红日,江边征帆收拢,行人匆匆归家,院舍柴扉半掩。

      春天的景色则要描绘出雾霭掩蔽,烟云笼罩,弥漫在空中的雾气像是伸展开来的白色飘带,水仿佛被靛蓝浸染,山的颜色也慢慢变青。夏天的景色要描画出古木荫天蔽日,水面碧绿无波,瀑布穿云飞泻,亭榭临水幽静。秋景则要表现出水天一色,丛林幽深而静谧,鸿雁南飞,秋水长空,岛上芦苇,水边沙汀,皆显秋意。冬景则可以用素白的绢地来表现有雪的地方而不用敷色,樵夫背着柴禾,渔舟歇在岸边,水面下降而露出平缓的沙岸。凡作山水,必须按照四季景色的变换来画。

      有叫作“烟笼雾锁”的,有叫作“楚岫云归”的,有叫作“秋天晓霁”的,有叫作“古冢断碑”的,有叫作“洞庭春色”的,有叫作“路荒人迷”的。如此等等,叫作“画题”。

        山头不能画成一样,树冠不应画得雷同。山峰以树木作为衣裳,树木以山峰作为骨骼。树木不能画得太繁密,须要显现出山峰的秀丽;山峰不可画得太凌乱,须要显示出树木的精神。只有像上述这样作画,才能叫作高手画山水。

相关文章

  • 王维《山水论》原文及译文

    《山水论》原文 王维 〔唐代〕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

  • 《坐忘论》原文·译文

    《坐忘论》,赵坚撰,一卷。全书分「敬信一」、「断缘二」、「收心三」、「简事四」、「真观五」、「泰定六」、「得道七」...

  • 乐记 原文及译文

    乐记原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 《大学》译文及原文

    [原文] 总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 《中庸》译文及原文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 王维

    王维在《山水论》里教我们: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山水,下笔之前先构思。在我这里就是,要说王维,意在心间。什么意...

  • 再读王维山水论

    牟睿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 清静经原文及译文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

  •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处世奇书《荣枯鉴》原文及译文,道尽小人秘籍,人生枯荣! 《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

  • 知否原文及译文

    偶然间听到一首熟悉的歌“知否”,于是,特意上网查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维《山水论》原文及译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t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