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持戒时有一条不杀生戒,说实在的,这条戒很不好守,尤其是在夏天。
比如,蚊子嗡嗡,有时着实令人生起嗔恨心,为避免蚊子进屋,要做到勤打扫房间,在房间里不要吃东西,还有就是不要养水培的植物,不过,我是偏偏养了三盆在阳台和洗手间。一时不知安放何处。
既然没地方放,就要想办法了:一个是与蚊子类的生物沟通,希望它们到窗外广阔的草丛中去生活,二是上午一定要开窗,让蚊子跑出去,然后就关上。
蚊子真的来叮了,那就只能赶一赶,甚至有的居士就勇敢地让它叮一会儿,好比是还债,好比是供养,这是我最佩服的,她们告诉我,一段时间之后,蚊子便不再来叮了。
我也听说过,高僧大德一个人住在茅草房里,蚊子竟能一只也不去叮。主要是清净,没有杀心,更没有了以前的杀业欠下的债了吧。
另外,最容易杀生部分就是蚂蚁了,因为倒地上是种了很多蔬菜和花草,你时不时地要去扫地,整理。还有摘下南瓜叶来,每次都有蚂蚁跟过来的。在灶台上,看到蚂蚁在爬,我只有让它们爬到我手,一只一只把它们送到屋外,以前我真的会灭了它们,这段时间是有进步的。但扫地时,是很难的,它就混在有泥土的垃圾里面,一扫吧,难免被我扫死的,所以持戒几天,宁可不扫。或者,要极为小心才扫。
其他就是走路时,那简直是防不胜防,每走一步都要看一下了,如果是在骑电屏车或开汽车的,估计是看不到那么细致,肯定极易造下杀业。
如此之难,佛陀的智慧,就是让僧众结夏安居,少走动,就少杀生,并精进修道。
今天群里有位居士发来了一篇关于护生方面的文章,读来更加冒冷汗,觉得自己做到的太少了。
如下文:
放生的形式与细节
以下有放生方便十一则,摘录自《安士全书》之《万善先资》:
天上人间胜事,勤修方便为先。今年错过待明年,可惜光阴荏苒。日里云为动静,宜思裕后光前。放生之术本无边,惟在随机自勉。
一 、秋间田亩既涸,其中深潭,犹有余水,聚集小鱼虾无算,见此涸辙之 鳞,或出赀唤人,或随力自救,皆可积德。若 出 门 预 持 一小杓,更善。
二 、河岸有捞起螺蛳,宜投之中流。
放生吧三 、暑天雨后,庭中倘有积水,宜实时扫去。
四 、夏月泥沟内,细虫猬聚,一经烈日,真有屈伸无路之惨,宜障之。
五 、夏间若晒有虫之物,宜于太阳初出时,即置庭中,待日光渐渐煏热,诸虫方可逃窜。若弃腐败之物,当投日光不至之所。
六 、宴会之后,地上所遗残羹剩骨,每能引诱群蚁,故案桌下,宜先置一废炉受之。不然,或于宾将退时,作速扫开,切勿经宿。
七 、夏间食物果品,其子与壳,有甘味者,勿弃于地。
八 、拾化字纸,宜理去其中细虫。
九 、行路见聚蚁于道,宜指示人知(或方便迁入草堆、人所不经之地)。若以食物济其饿,须择无碍之所。
十 、庭中所结蜘网,宜不时捞去。
十一、真实好生者,见他人帐内饱血蚊虻,往往私自挥去。
放生又可分为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三类。
所以,我们的心要有多细,才能做到这些,这些细,是因为时时能将对方、众生观察为自己,苦自己是一只蚂蚁,这么多危险的地方多需要有人提醒和处理妥当啊。
在这里,感受到了佛陀的慈悲,那种同体大悲实在太伟大了。而我们难免会落到三恶道,那时的我们,面临生命悠关时,有没有想到本来可以积集资粮去救这些弱小的生命时,我们却没有,最后落到自己头上,可以说只能让命运来安排了。
就一个换位思考,我们做不到,我们还需勤看圣贤书,精进学习和持戒,才能做到心量越来越大,心越来越细,才能生起足量的慈悲之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