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4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4

作者: Annig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05:34 被阅读0次

    1.(单选题)下列王沂孙《齐天乐》词句中,自诉身世孤危,可视为南宋遗民写照的句子是

    A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B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

    C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D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正确答案:D

    2.(单选题)王沂孙的号是

    A乐笑翁

    B觉翁

    C玉笥山人/中仙

    D梅溪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下列张炎的《解连环》词句中,运用了苏武典故的是()

    A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B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C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D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谢翱为祭悼文天祥所哭的西台,原来纪念的人物是()

    A颜真卿

    B张巡

    C严光

    D许远

    正确答案:C

    解析   

    西台: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与东台对峙,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垂钓之处,又名钓台。

    5.(单选题)谢翱《登西台恸哭记》中,对哭祭过程进行细节描绘的语句是()

    A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

    B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

    C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D毁垣枯甃,如入墟墓

    正确答案:B

    6.(单选题)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悼念的是()

    A颜真卿

    B张巡

    C张煌言

    D文天祥

    正确答案:D

    7.(单选题)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

    A邓牧

    B元好问

    C董解元

    D刘因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元好问《岐阳》所写战事的交战双方是()

    A蒙与金

    B宋与金

    C宋与蒙

    D宋、金与蒙古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元好问《岐阳》中,想象城破之后惨景的诗句是()A.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B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C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D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正确答案:C

    10.(单选题)元好问《岐阳》中,追溯蒙军进攻岐阳历史的诗句是()

    A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B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C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D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正确答案:A

    11.(单选题)下列《岐阳》诗句中,表现诗人对岐阳战事关注的是

    A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B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C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D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元好问《岐阳》“从谁细向苍苍问”,“苍苍”指()

    A碧草

    B青天

    C青山

    D绿水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元好问《岐阳》:“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五兵"指的是()

    A五路人马 

    B五名士卒

    C五种兵法

    D五种兵器

    正确答案:D

    14.(单选题)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三桩誓愿除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之外,还有一桩是()

    A一腔热血飞上白练

    B贪官污吏受到追究

    C流氓恶棍得到惩罚

    D自己冤案得到平反

    正确答案:A

    15.(单选题)《窦娥冤》中窦娥发誓“三伏天飞雪”所用典故是()

    A东海曾经孝妇冤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C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D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正确答案:D

    16.(单选题)《窦娥冤》中,“东海孝妇”的典故出于()

    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正确答案:B

    17.(单选题)从《窦娥冤》剧本来看,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流氓地痞的残害

    B封建统治的腐败

    C婆婆的软弱忍让

    D父亲的长久不归

    正确答案:B

    18.(单选题)《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体裁是

    A杂剧

    B传奇

    C散曲小令

    D散曲套曲

    正确答案:D

    19.(单选题)《一枝花》(不伏老)中“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里“歹症候”指的是()

    A严重疾病

    B爱好技艺

    C恶劣习惯

    D嗜痂之癖

    正确答案:B

    20.(单选题)《一枝花·不伏老》自我夸耀的各种技艺中,与戏曲表演直接有关的是

    A蹴踘 

    B打围

    C插科 

    D双陆

    正确答案:C

    21.(单选题)《西厢记》里“蜗角虚名”一句,典出()

    A《三国志》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22.(单选题)散曲集《东篱乐府》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张可久

    C王实甫

    D睢景臣

    正确答案:A

    23.(单选题)夜行船(秋思)中的“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中的“北海”指的是()

    A马融

    B郑玄

    C庄子

    D孔融

    正确答案:D

    24.(单选题)以下不是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是()

    A对帝王豪杰的富贵无常寄予感慨

    B对守财奴的执迷不悔给予嘲弄

    C坚持自己的初衷,至死不渝

    D由花开花谢联想到人生短暂

    正确答案:C

    25.(单选题)从体裁说,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属于()

    A词

    B杂剧

    C诗

    D散曲套曲

    正确答案:D

    26.(单选题)(般涉调)《哨遍》:“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那大汉”指()

    A赵忙郎

    B刘三

    C王乡老

    D瞎王留

    正确答案:B

    27.(多选题)下列王沂孙《齐天乐·蝉》词句中,运用典故的有

    A一襟余恨宫魂断

    B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C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

    D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E漫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正确答案:ABC

    28.(多选题)《一枝花》(不伏老)中,作者自称或自喻为

    A普天下郎君领袖

    B盖世界浪子班头

    C锦阵花营都帅头

    D初生的兔羔儿

    E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正确答案:ABCE

    29.(多选题)下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曲词,属于崔莺鸾对张生临别嘱咐的有()

    A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B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C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D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E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正确答案:ACE

    30.(简答题)王沂孙的《齐乐天·蝉》的用典特色。

    参考答案:(1)作者在文中善用典故,一是全都与蝉的形象相关,如写蝉声、蝉翼、蝉形、蝉的饮食等;

    (2)二是多与宫中情事关合,有南朝齐后魂化为蝉、魏文帝富人莫琼树制蝉鬓、魏明帝铜人

    流泪等,都指向作者内心的家国之恨;

    (3)全篇借咏蝉构筑了一个具有政治寓意的有我之境,蝉的形象也着上了“都是凄凉意”的

    主观色彩。

    31.(简答题)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有云从西南来,渰yān浥yì浡bó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是细节描写,呈现了祭奠者的悲愤心情。

    (2)“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是景色描写,对祭奠时的伤心情起了烘托作用。

    32.(简答题)简说谢翱《登西台恸哭记》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以“哭”为全篇之眼,先写始哭于姑苏,再写哭于越台,然后把重点放在三哭于西台,详记祭奠文天祥的经过。

    33.(简答题)元好问《岐阳》一诗的下字用语有哪些特点?请举例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此诗下字用语精警凝重,恰当地表达了诗人深沉悲郁的感情。

    (2)如开头两句中,“草不横”说明金兵毫无战功,“十年”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暗秦京”形容战争危害之烈。

    (3)又如第五句“野蔓有情萦战骨”,既准确形容了白骨遍野的惨酷情景,又用反语揭

    示内心的沉痛,令人有惊心动魄之感。

    34.(简答题)试概括《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1)剧中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又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

    (2)前者表现在叱天骂地,发下三桩誓愿;后者表现在赴刑场之际仍然设身处地为婆婆着想。

    35.(简答题)《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许下的三柱誓愿是什么?这些誓愿实现,包含何种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1)三桩誓愿:六月飞雪、血溅白练、亢旱三年。

    (2)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撼人心魄,使得刑场笼罩在“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的阴惨气氛中,后来一一实现,从而以独特方式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产生的感天动地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张正义的迫切要求。

    (3)这一戏剧情节,使剧作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体现了剧作家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

    36.(简答题)试述《窦娥冤》中窦娥思想变化对于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1)窦娥从小被卖作童养媳,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她把自己的不幸归之于命运。当张驴儿加害时,她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但是,无情的现实使她的幻想破灭了。窦娥负屈含冤,叱天责地,对黑暗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控诉。

    (2)作品以一个平凡善良女子的觉醒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生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的腐败。

    37.(简答题)《一枝花》(不伏老)展现了元代文人怎样的境遇和关汉卿怎样的生活道路?

    参考答案:(1)在元代,“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条人生道路很难走得通,关汉卿也对此不屑。

    (2)关汉卿出入瓦肆勾栏,与许多女艺人相熟,并为她们创作了大量杂剧剧本,有时自己还与她们同台演出。

    38.(简答题)简析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呈现的主人公自我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1)出入风月场中,阅历丰富;

    (2)多才多艺,才气横溢;

    (3)性格倔强,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九死不悔。

    39.(简答题)结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戏剧情节,分析崔莺莺、张生的性格特征(1810)

    参考答案:老夫人逼迫张生进京赶考,使两位热恋中的情人面临分别。长亭送别,莺莺、张生充满离愁别恨,彼此依恋,表现了对爱情的无比珍视。莺莺还明确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态度,对金榜题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的深深忧虑。

    40.(简答题)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为例,简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景的特色和作用

    参考答案: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读来但觉余香满口,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41.(简答题)简述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1)由花开花谢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虚幻。

    (2)对帝王豪杰的富贵无常寄予感慨,对守财奴的执迷不悟给予嘲弄,而对乡村的自然风光和隐居的宁静生活表示由衷的赞叹。

    (3)通过名利之徒与山林高士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心志。

    42.(简答题)分析睢景臣《高祖还乡》中的汉高祖形象

    参考答案:(1)刘邦在得天下后,大摆其皇帝架子,衣锦还乡之际更加踌躇满志。

    (2)这一套曲故意抹去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揭起“麒麟皮”而专写“马脚”,显示了刘邦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3)作者笔下的乡民并不因沾上了天子“乡亲”而受宠若惊,相反却对迎驾的劳师动众和刘邦的装腔作势极度反感。这表明刘邦还乡实际上是生事扰民,对故乡百姓并无任何好处。

    43.(论述题)《西厢记·长亭送别》在景物描写、心理刻画方面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1)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读来但觉余香满口,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2)本折对莺莺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金榜题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所体现出的灵魂纯净之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悲戚、不满、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莺莺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

    44.(论述题)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题旨和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1)题旨:讽刺封建帝王,抹去其头上的神圣光环。

    (2)采用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熟知刘邦老底的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的种种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泰山”,实际上表现了对皇帝的大不敬。皇帝还乡的种种排场,甚至皇帝本人,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失去庄严的色彩,变得滑稽可笑。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ya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