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北鸳做一场民国梦

随北鸳做一场民国梦

作者: 小璇子ab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20:42 被阅读0次

     合上葛亮的《北鸳》,我像刚刚从民国的梦中醒来,带着牵挂,忧伤。

     也许是受民国美人的蛊惑,我一直对那个乱离且风云迭转的年代充满好奇,而《北鸳》就像一双眼睛,让我跟随书中两个家族的命运浮沉,以及那些虽不能主宰命运却抗争至死的小人物,看穿了从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结束这个动荡年代带给人的巨大影响。

     不管是商贾、政客、军阀,还是伶人、文人、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着各自的痛楚,但他们自己却都浑然不觉,反而让旁观的读者更添几分心疼。在真实的有些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了沉沦,有人选择了挣扎,有人选择了逃脱,有人选择了就那么熬着,但总有那么一群人,选择了自我救赎,选择了绝地反击,从他们倔强的抗争当中,我逐渐读懂了什么是民国,什么是民国文化性格。

     故事开篇就采用倒叙的方式,道出了两个主人公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段对话:“人多么?”“多着呢”。“又该你威风了。上去了?行的是东南风”。“东南平起不易落呢”。如果没有后面的细读,我定不会料到这简单平凡对话竟然得来如此不易,甚至,带着那么一点的侥幸。

     作为主人公之一的文笙,人如其名,总是温吞持重,安静不语,甚至有些少年老成。不幸的是婴孩儿时期就被母亲无奈在路边求好心人收养,幸运的是将他抱走的竟是一名温良女子。从此,这弱小的生命终于得以生存下来并成长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商贾之家。在我看来,作者对这个人物赋予了太多的深情,他以一种近似母亲的视角,小心地塑造和呵护着文笙的人物性格,使其永远带着一股勇气与骨气。虽然如此,作者却也像尊重孩子似的,在保护和疼爱文笙的同时,处处显露出对其人生重创的无力和无奈之感。比如短暂的幸福过后,童年就失去了那个准备为他年年买风筝做生日礼物的好养父,比如在日军来袭逃难途中亲眼目睹大姨和表姐的惨死。但也许正是这些痛苦,使文笙逐渐长大后选择了与现实斗争,与敌人抗争,弱不禁风的笙哥终于被坚毅勇猛的男人所替代。

     另一个主线围绕一个富家小姐仁桢展开。说真的,她的个性虽然比文笙要活分一些,但比起她那个性十足、雷厉风行、大无畏投入地下工作的二姐仁钰,仁桢这个人物性格还是显得稍微乖巧了些。我想,大概作者就是想写在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一个女孩子从乖巧的富家女蜕变成为能文能武、毫无畏惧的女革命者的蜕变过程,如果前面就是英勇善战的女战士形象,反而不能够凸显出时代和现实带给她的改变有多大。

    仁桢一出场就是一个聪慧可人,善良美好的小妹妹形象,她的姐姐们呵护他,父母疼爱她,老师们喜欢她,所有人都在照顾她。可随着她最喜爱的老师消失,她最崇拜的偶像二姐投身革命,她的理想和生命也在不断放大和提高,她不再满足于文化知识,也不再拘泥于小情小爱,从被动地在懵懵懂懂中帮着传递机密信息,到忐忑不安地去偷听地下工作者开办的课堂,再到主动去参加游行和青年运动,她的成长如此自然而然,带给读者一种“以为她还是那个小女孩,转眼之间已女大十八变”的惊艳感。

     这样的笙哥和这样的仁桢,在大时代洪流的推动下,终于走到了一起,因风筝结缘,用含蓄的吸引和共同的勇敢,给了那个混沌没有安全的时代一个再美好不过的转身微笑。他们的爱情,没有男欢女爱,有的是同一个信仰,他,她,信仰,就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所以感情稳固而又充满高尚。

     关于爱情,作者并未着笔过多,因为男女主角都没有把对爱情的追求放在人生计划表中,但两个人不间断的交集和旗鼓相当的精神成长速度,又处处显露出那份深厚的感情的潜在存在。比如仁桢每一次看戏都对笙哥这个不认识的少年身影的张望,比如一方遇到委屈后对另一方的吐露心声,比如他们晚年共同面对的细水长流。

     这样的仁桢,这样的笙哥,远不止一个,所以不管那个年代如何灰霾,国人善良和勇敢的人性光辉始终未变,负重,前行,相信,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北鸳做一场民国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a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