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拜访了一位客户,也惊讶于他的创业传奇。原来这位客户一开始是给一位老板打工的,但由于他实在太勤奋、太付出并且贡献太大了,老板决定把公司低价卖给他。原来老板把公司开出来以后,就全部交给他去打理了,一直以来什么都没有管过,就做了很多年的甩手分钱的幸运掌柜。
老板感恩遇到如此优秀的经营者,决定只要X千万元就把公司留给客户了。但非常感恩老板提供平台的王总,却按照上市公司的利润估值的方法,以五倍于老板的价格分批回报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
周围很多人都觉得他傻,太不会算账了。但王总总是笑笑说,我一开始只有几十块钱,是老板给了奋斗的平台,人要时刻懂得感恩别人。
确实,自从王总打点生意开始,到成为公司的真正的老板,二十多年来总是遇到贵人相助,总是能够随心所欲,总是能够订单充足,让他充分体会到了善的循环的美好。
再多付出一点,对别人再好一点,品质做的更靠谱一点,商业价值传递更合理一点,他把感恩文化和善的循环,积极的融入到经营中。连续十年来每年私人捐一座希望小学,定期悄悄的给不同组织捐钱,给员工搞各式各样的关爱活动,随时随地种下善的种子。
一位日本大企业的老客户,退休以后,居然要义务帮他做顾问,一干就是五年,直到八十岁才隐退了。一位从公司回家乡创业的员工,每年都会寄家乡特色的苹果来感恩王总的培养,微信里亲切的表达为感恩苹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722/a23e1aa27c3b2947.jpg)
老客户会推荐新客户,并且经常帮着出谋划策。公司这几年沿着持续倍增的速度,扎实的在成长着,很快就会进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列了。
这种莫名其妙的被感动的事例很多,而王总主动的付出和关怀他人的善行也很多。这让我想起了好几个多年来成长的很好的熟人,他们从原来老板手里接手业务时,都是数倍的回报了以前的“贵人”,而不是斤斤计较,甚至反目成仇。
商业关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斤斤计较就能财源滚滚吗,还是厚道利他才是真正的持续生产力呢?“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又或者义利相随,才是商道的根本规律呢。
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到底这位客户的企业文化做的好不好,他怎么总是遇到那么多好事呢?难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好事只在他的身上发生吗?看来我要好好的再去研究一下《了凡四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