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具有主体性的心智,如果没有意识,你将无法知晓自己的存在,更不要说你是谁、你在思考什么。主体性起源于比我们简单得多的生物体,一开始是相当不发达的。但是,如果没有主体性,记忆、推理都不可能发展到如此强大的程度,语言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巧妙复杂的人类意识也不可能踏上平坦的演化之路。创造性无法蓬勃发展,歌曲、画作、文学统统不会出现。爱不会成为爱,有的只是性,而友谊仅仅是一种合作性的便利。痛苦不会变成折磨,这样想来似乎不赖;但这一点若是成真了,快乐也就无法令人幸福。如果主体性不曾革命性地出现,就不会产生认识,也没有人能够知晓,于是乎,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物的发展史将无法形成,文化也压根儿不会出现了。
自我的确存在,但它是一种加工过程,并不是一种事物。当我们具有意识的时候,这一加工过程始终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来思考自我加工。其一,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欣赏这种不断变化的客体,它由心智的运作、行为的特征及一段特定的生命历史构成。另一种角度是将自我作为觉知者,这种加工使我们聚焦于自身的体验,并最终对这些体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