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9年1月1日,一位大四女孩,在学校宿舍内轻生了。
2019年1月8日,家人与媒体接触,随后,通过互联网,大众知道了这件事。
在家人提供的线索中,提及了这样的信息;女孩在一年多前,误用违章电器,导致了火灾。学校对此事进行了处罚,并在日后开会时多次提及。家人认为,这是导致女孩轻生的主因。
因为“女生因导致火灾被学校处罚而轻生”这样的噱头,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评论。
这是一件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悲剧。
失火事件发生在一年多前,在失火被处分的那几天,女孩没有绝望到实施轻生,而在一年多后的这个冬日,女孩放弃了一切。是因为什么呢?
这不是学校的错,在事情发生之后维护学校的利益的行为也是不得已的;也不是因为女孩过于脆弱,她不是故意要脆弱,这也不是指责轻生者的理由。
是这一年多的经历,让她一步步做了这个决定的。
某些角色的缺席
“事情发生之后,像变了一个人。” 这本是一个应该被注意到的危险的信号。 也许女孩不愿意把负面情绪带给家人朋友;也许是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缺乏沟通,不好意思促膝谈心;或者说,以“成绩好就行了”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真正需求。种种原因, 女孩只是偶向友人透露了自己的压抑。
可以看得出来,女孩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而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
在女孩提到学位证的焦虑时,母亲用“不用想太多”来劝说,这是在孩子希望交流内心的焦虑时,家长们都会做的事。
而当悲剧发生时,家人仍觉得,女孩“表现很好,成绩很好”,不像会轻生。
对该事件的评论中,有大量对“女孩自己太脆弱”的指责。
首先,暂不论女孩是否过于脆弱,一年多前发生的意外,放在大部分人身上,无疑都是会造成创伤的。
那么,是否应该责怪女孩“过于脆弱”?
自然而然的恶意
“被通报批评时(虽然没有说名字),周围同学齐刷刷地盯着她。”
女孩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成绩优秀、任职学校组织干部、自信阳光、家境优渥。
而这样的女孩,无疑会戳中一部分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干劲的人的痛处。
样样都优秀的女孩,犯了错,受到了处罚,仿佛白天鹅跌入沼泽。在一些人心中,成为了积蓄的嫉妒、恶意爆炸的导火索。
为什么要盯着她?因为要欣赏她痛苦的表情。
而且可以想象,这一年里,类似的境遇,不会只有在开会时。
这些人,不是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痛苦的人来得到满足。
可这并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
幸福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尽力多去思考、去关心身边的人吧。
恶意你我都可能会有,试着多去关注自己吧。
网友评论